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7月下期
习近平领导干部担当观的价值意蕴/苗国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苗国强
日期:2020-08-24 16:12:08
三、担当什么
担当什么是担当的基本问题,阐明了担当的价值维度和精神实质。在习近平眼中,担当既是一种毫不动摇的政治立场,又是一种时不我待的实干精神,还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命。与之相对应,习近平的担当具体体现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与责任担当三重维度。
第一,政治担当。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讲话中指出,“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4]。政治担当要求领导干部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整个过程当中,在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必须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与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第二,历史担当。历史担当是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之所在。随着历史脚步的不断向前,党的历史使命不断发生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干字当头,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永不懈怠、砥砺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是历史担当的集中体现。党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始终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
第三,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的执政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任。党的执政地位要求领导干部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紧密地把自身的责任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不仅要在其位谋其政,而且要尽忠职守、竭尽全力地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责任担当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具备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遇到责任不推诿、不拖延、不畏惧,敢于直面功过是非、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四、如何担当
如何担当属于担当观中的方法论范畴,从根本上回答了担当的价值手段与方式问题。习近平认为,要把担当落实到位,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强化担当意识。担当意识是担当行为的先导,担当意识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担当行为的成效。担当意识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加以培育。为此,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理论学习为担当意识的养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将自己、职责、工作摆入理论学习当中,一方面能够将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领导干部主动担当、自觉担当;另一方面能够将理论中习得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其次,不断修炼自我,提升担当能力。践行担当不仅要想干事,而且要能干成事。能否干成事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具备担当能力。担当能力不会随年龄的增长和职位的升迁而有所改变,只有在不断地自我修炼中才能有所提升。学习和实践是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炼、提升担当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