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6月下期

追随力的历史诠释:《资治通鉴》的启示/江 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江 文 日期:2020-07-20 10:17:05
天下无道,可以灭迹山林,优游下僚,不可尸位素餐,更不应像冯道那样,“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4]1666,这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行为。在司马光的眼中,追随者所追求的对象不仅仅是领导者,更是公道和正义,当领导者与公道正义背道而驰的时候,追随者应该进行规劝,而不是改变自己的追随风格来适应新的领导者。
  (三)追随者与领导者的互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家式的君臣关系是一种交易型关系,君驭臣以爵禄,臣报之以功勋,君在上而臣在下。儒家式的君臣关系则是一种变革型关系,君臣双方基于共同的价值认同形成公平的人际互动,因此有“君子从道不从君”的观点。司马光对这两种视角持一种整合的态度,他指出君臣关系应当像阴阳那样,君为阳、臣为阴,君臣之间君为主导而臣为辅佐,同时阴阳双方也是相互成就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资治通鉴》对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1.追随风格须表里一致
  在已有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优秀的追随者应该主动适应领导者的风格,以此提升追随力。但是,《资治通鉴》中无数案例表明,追随风格只是“表”,而追随者自身的价值及其对领导者的重要性才是“里”,追随者只有做到表里一致,才能够体现其强大的追随力。
  从理论上看,威权型领导者更希望追随者能够低调内敛、谨言慎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成功的领导者并不会感情用事,而是会理性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待追随者。例如,汉武帝身边容纳了倨傲少礼、敢于直言的汲黯,唐太宗身边也聚集了直言强谏的魏徵,而谨慎持重的光武帝刘秀却对直言不讳的韩歆大加批判。这些案例充分表明,优秀的追随者之所以能够有效影响领导者,并不完全是因为其追随风格能够被领导者接受,最关键的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领导者需要“用人如器”,使得追随者在特定的岗位上体现价值。而随着外部情境的变化,当这些追随者不能创造领导者所需要的价值时,追随风格的缺陷就会被放大。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千古称颂的李世民与魏徵之间的君臣关系。李世民即位之初,为了改变玄武门之变的残暴形象,特意将政敌长兄李建成的旧部魏徵收纳帐下。《贞观政要》记载,魏徵进谏之事多达两百多件,而李世民对这些意见大多持赞成意见,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也成为人臣谏言的经典之作。然而,当局势安稳、国富民安时,李世民不需要再刻意塑造明君形象,他对谏臣的态度就有所改变了。魏徵死后不久,李世民就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甚至推倒了为魏徵亲自撰写碑文的墓碑。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追随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组织发展周期和领导者用人政策的影响极大,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效的追随力取决于追随风格与领导风格的相互适应。
  2.追随者向领导者的转化
  已有研究都将追随力视作与领导力相对的静态力量。然而,《资治通鉴》中出现了很多追随者向领导者转化的例子。追随者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追随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领导者之后,如果追随力不能同步转换为领导力,就将对追随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西汉重臣霍光由盛而衰的案例。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异母弟,为人小心谨慎,因此得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