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5月下期
脱贫攻坚对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进程的战略支撑探析/李兆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兆珩
日期:2020-06-12 08:06:56
行政强化”与“自治弱化”双重结构失衡矛盾,直接导致村民自治虚化、村庄管理行政化、民主管理异化等诸多问题。脱贫攻坚以来,传统扶贫模式的改进、新兴扶贫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及贫困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显著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现代化。首先,脱贫攻坚对“乡政村治”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进行了现代性建构。脱贫攻坚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鼓励驻村帮扶工作队、社会力量和农户各方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构建乡村共建共治体系,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利,提高了基层治理绩效。其次,脱贫攻坚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形式,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了市场发展型和共享共赢型治理理念,鼓励行政推动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实现了发展资源下沉,激发了治理机制活力。再次,脱贫攻坚提高了乡镇政府进行农村基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作为农村最基层政权,乡镇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由农村行政管理的主导角色转变为农村扶贫脱困和公共服务的引导者,实现了行政管理重心的下移,提高了农村基层治理的质量。
(三)脱贫攻坚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队伍的现代化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构成了乡村剩余人口的主体,广大农村呈现出人口空心化的现实图景,乡村人才、资金和资源流失严重。在此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脱贫攻坚以党建为引领,强组织、聚人才、明奖惩,选贤任能,聚焦基层,创新机制,释放改革红利,充分调动了乡镇干部、驻村帮扶队伍、村干部、农村党员以及乡土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队伍的现代化。首先,以“政治优、素质高、致富强”为标准,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形势的干部队伍。以乡土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和本土优秀青年等为基础,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其次,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提高待遇和优化管理,激发了乡镇干部队伍活力。通过编制动态调剂管理,拓宽了乡镇干部来源渠道,人员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教育培训、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了乡镇干部能力素质。同时,通过公务员选拔考试,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再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驻村帮扶。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岗位,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农村基层治理一线,给贫困乡村发展带来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帮扶举措。最后,着力挖掘和培养农业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粮大户能人等乡土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与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同时,通过组建农技专家团、科技指导团等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脱贫攻坚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一)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的权利匮乏问题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理论,权利匮乏是导致现实经济贫困的根源。农村基层群众的权利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性权利匮乏,主要涵盖了医疗、教育、劳动、生存保障等各项权利;另一方面是程序性权利匮乏,主要包括参与权、知情权、救济权等。对于前者,脱贫攻坚通过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