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5月下期
脱贫攻坚对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进程的战略支撑探析/李兆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兆珩
日期:2020-06-12 08:06:56
的进程与质量,而且关系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虽然以“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础医疗、住房保障”这五个指标作为贫困农户脱贫的基本评判标准,但更注重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注重脱贫实效,制定和实施了防止返贫的各类政策措施,着力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期保障措施,摘帽不摘政策,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实现长期脱贫、可持续性致富。
三、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一)脱贫攻坚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现代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程。从历史经验来看,减缓和摆脱贫困必须消除导致贫困存在的系统性根源,由此则需要机制和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提升贫困治理绩效。党中央推动脱贫攻坚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举措,构建起了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从精准管理到精准退出、从动员到投入、从单一推进到协同互助、从跟踪督导到评估反馈的全方位贫困治理机制,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首先,建立针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制度,把好入口关。在精准识别方面,不再将收入水平设立为唯一的贫困门槛标准,更加注重对教育、健康、生活水平等多维贫困的认定。[2]扶贫对象精准是全部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是对症下药、因户施策的基础,有利于增强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建立针对脱贫农户的精准退出制度,把好出口关。强化退出机制是脱贫攻坚的又一重大机制创新。[3]退出机制有效划定了脱贫标准与时间安排,既能避免脱贫工作久拖不进、止步不前,又能防止一哄而上、无序冒进,一味追求进度。通过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评估、严格验收,实现脱贫农户销号管理,做到脱贫质量可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再次,建立针对贫困农户的精准帮扶制度。针对精准识别情况,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到人到户,分类施策,靶向治疗。通过一户一策,实施帮扶项目,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做到及时跟踪督导,切实促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最后,建立扶贫工作全过程精准管理制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准确掌握其动态变化情况,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通过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扶贫数据的信息共享利用,为扶贫决策与脱贫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提升贫困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脱贫攻坚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确立了“乡村并立”和“政社合一”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巩固了新生政权,维护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农村社会稳定,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需要,国家构建了“乡政村治”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乡镇基层政权的行政管理与农村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相统一。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进入“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关系格局由“资源汲取型”转变为“资源输送型”。[4]行政管理权力在资源配置的支撑下,深度介入乡村公共治理事务,“乡政村治”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面临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