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4月下期

党员现代文化人格对提升党的现代治理能力的价值与养成路径/唐善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善梅 日期:2020-05-21 20:40:23
教训后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顺应时代要求、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动抉择。依法治国既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历史阶段,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前提。
  二、执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员应具备的现代文化人格结构提出要求
  依法治国对执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参与社会治理的每个主体提出的要求,包括政府公职人员、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政府公职人员和社会组织的管理者大部分由党员构成,执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从严治党,使每个党员具备现代文化人格。现代文化人格可以概括为理性思维、公德意识、创新行为、超越精神。
  理性思维方式是一个法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必备的思维方式。法治与人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中蕴含着理性和逻辑。法律条文是最严谨的行为规范,坚决杜绝随意性和任意性。党员要具有民主意识,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前途命运,必须以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为前提。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如何能够识别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取决于个体在拥有一定信息量基础上的理性判断能力。当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时,非理性的冲动往往会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很多爱国行为变成“碍国”行为。党员个体要有社会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但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手段来反映个体或社会群体诉求。当然,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提供各种渠道让公众充分了解信息并有机会参与社会治理,要为普通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提供法律渠道,让社会中各种不和谐因素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得以疏导甚至消除。
  公德意识对于有“熟人社会”传统的中国公民来说是个新话题。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社会,基层群众是通过宗族管理、依靠遵守乡规民约建立社会秩序的,人们传承的是如何处理熟人关系的人情世故,商人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人情在维护,“耻感文化”对个体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在商品经济时代下,人们在面对陌生人社会的时候,靠外在压力形成的“耻感文化”的约束力相对减弱了很多。生活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居民与住在对面的邻居也不往来,对社区公共事务也不热情主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公共问题之所以产生,除了法律上的监管不到位,很大程度上还是当事人缺乏对公共事务的责任义务意识。传统文化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思想就是很多人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念。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公民个体缺乏公德意识的表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普通成员,每个党员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公德意识,并在实际的工作和社区生活中有所体现,为身边的群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创新行为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是需要合适的文化土壤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崇尚权威(为尊者讳、为圣者讳),强调等级秩序(上下有别、长幼有别),这对维护社会稳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因循守旧、遏制创新。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必须摒弃儒家思想中不利于创新的元素,落实到每个党员就是要主动培养自己的独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