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3月下期
县域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高德强 陈 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高德强 陈 琳
日期:2020-04-27 16:06:23
【摘 要】县域社会治理具有创经验、出经验的天然优势,但在现实中,县域社会治理创新中出现一系列负面问题,如县域创新出现了“真伪”之分,县域创新经验存在过多、过滥问题,创新经验传播推广中易出现错位等。产生这些负面问题的原因,一是政策空间小,创新空间变窄;二是领导干部缺乏能力担当,不想创新;三是政策冲突加上部门利益,导致县域不敢创新;四是问责力度加大导致创新风险增大。有效推动县域社会治理创新,要从内力、外力、引力、合力四方面考量,有创新的氛围,有改革的意识,确保创新持续发展的外力保障,凝聚改革创新共识,为创新者担当、护航。
【关 键 词】县域;社会治理;治理创新;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高德强(1985— ),男,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科研处干部,研究方向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建设等;陈琳(1985— ),女,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考察及其传播研究”(项目编号:HB19MK012)
【中图分类号】C936;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6-0024-04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一个完整的微观经济体,是国家治理的主体和重心,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但在现实中,县域创新活力不足、动力不强问题比较突出,沦为纯粹的执行主体、落实主体,常年疲于落实上级文件而无暇顾及自身的创新创造。县域应当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始发地、试金石,成为省域乃至国家层面社会治理改革的样本。而如今,诸多发源于上级机关部门的创新成为主流,导致一些创新在县域推广中水土不服,对政府创新创造带来了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一、县域社会治理具有创经验、出经验的天然优势
我国县域的形成大都基于地缘、文化、传统、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经过长期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具备明显地域标识和特色的区域。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县域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这一区域内形成了特定的“县情”。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县域的政策出发点、政策落脚点、社会治理措施等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县域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单位,管理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务,具有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是国家治理的微观缩影。县级党政机关所具备的职权,涵盖国计民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职权范围与中央和省级机关没有本质差别。由于县级党政机关处于国家管理末端,既执行上级政策又制定落实对策,既管理乡村又管理城区,是政策落地、政策成败的关键一环。县域这种完整的“治理生态”使其完全能够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验田”,能够创造出可复制、可嫁接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此外,县域的优势体现为县域创是新最活跃的地方,也是群众智慧最集中的地方。很多具有全国影响的经验做法都是从县级层面产生并发展而来的。据2015年有关统计数据,我国有77%的户籍人口居住在县及县以下区域单位,县域经济的GDP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达到57%,超过地市本级的贡献。因此,县域要注重从当地社会治理中发掘经验、发现闪光点,真正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