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职场友谊之光能否照亮员工创新行为——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研究/张昊民 曹飞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昊民 曹飞苑 日期:2020-01-20 16:55:55
高时,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密,个体将在组织中获得更多的关键性资源,如同事的情感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等。这不仅意味着员工会感知到自身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的提高,也意味着员工相信在失败后能快速弥补自身损失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创新的成本,因而员工更可能做出创新行为。相反,职场友谊较低意味着员工从同事那里获得的各种资源会相应地减少,他们甚至会顾虑当创新失败时,同事会传播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并采取落井下石等不友好行为,在这种情境下,为了保护自身已有的资源,他们往往会减少创新行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H1:职场友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
  (二)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知识共享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消极性,分享知识会使员工感到自身的竞争优势被削弱,因此,领导者让员工自发地分享知识并非易事。职场友谊是员工在职场中自愿建立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它具有互惠、互助等特点,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有利于信息、技术、经验等知识资源的双向流通。考虑到获取资源的成本和方便性,员工会更愿意通过非正式的人际关系来获取知识等资源。也就是说,职场友谊越高,员工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分享行为会越频繁,分享的信息质量也会提高,员工会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资源。
  知识共享行为可以提高知识在组织成员之间的流动性,使员工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系统化,进而提高创新的质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往往通过分工协作来提升效率,个体很难脱离团体独立完成某项任务。通过知识共享行为,员工可以获取更多全新的、异质的知识,更好地激发创新灵感。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能够促进员工产生更多新颖的想法,根据资源保存理论,个体除了会尽力保护自身资源不受损失,还会在资源充足时采取主动行为以进一步获取资源。创新行为虽然是资源消耗型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它能够给个体带来较大的预期回报,这些回报包括物质层面的报酬与精神层面的成就感,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当员工认为自身资源充足时,会倾向于采取创新行为,以求获得更多资源。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H2:职场友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假设H3: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假设H4:知识共享行为在职场友谊和员工创新行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自我效能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另一种是一般性质的自我效能感。有学者认为,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比一般性质的自我效能感能更好地解释个体的具体行为。因此,本文将尝试采用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探索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路径的边界条件。Bandura等认为,高自我效能感会促使个体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进而让个体拥有更高的工作投入度,更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和采取创新行为。[2]
  当员工关系密切时,组织氛围和谐融洽,成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动的机会与互动的时间都会相应增加,员工之间更有可能产生知识分享、经验交流等行为,当员工获得充足的知识时,他们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并激发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员工对自身能够创新成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