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精准扶贫中强势型村干部正向价值扩展与消极影响消弭之策/张一洲 王义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一洲 王义保 日期:2019-12-20 13:08:20
有些地方甚至出台政策要求干部亲属不得列入贫困户,为的也是避免精准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保障扶贫精准度。其次,来自没能进入贫困户名单的边缘型困难户的压力。被认定为贫困户的村民自然欢喜,处于贫困线边缘的村民便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一般会围着村干部讨要说法。强势型村干部更善于化解这种矛盾,避免纠纷。再次,来自上层的考核压力。自新一轮的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考核力度不断加大,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势必需要基层扎实做好工作。强势型村干部能够抗拒外部压力,调动各方资源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实现精准脱贫。
  (三)形成向心力,增强扶贫工作支持度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要抗拒外部压力,还需形成向心力,提高扶贫工作支持度。一是来自村外的支持。一个村庄想要脱贫致富,必须获得来自村外的支持。强势型村干部工作能力强,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双强双带型”村干部,大都具有很强的致富力和带动力,拥有丰富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在精准扶贫中,易获取来自村外的支持。二是来自村内的支持。精准扶贫关键在帮扶项目,而帮扶项目的落地涉及村民的利益协调,具体表现在土地流转方面,强势型村干部在项目落实上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落地过程中还涉及青苗补偿等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也是最易激化矛盾的,强势型村干部可以很好地沟通协调,加以化解。
  二、精准扶贫中强势型村干部的消极影响
  (一)堕入专断,引发消极抵抗
  强势型村干部也有不利于政策执行的一面,因其长期驻守在乡村,权势和威望都很高,在很多乡村治理事务上往往堕入专断误区。然而,在精准扶贫伊始,面对突然从上面派下来的第一书记,强势型村干部感到明显的不适应,会自然产生出消极抵触情绪,需要下派干部耐心地做工作,消除这种抵触情绪。如果不能很好地团结村干部,势必会带来权力之争,激化矛盾,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策自肥,甄别贫困失准
  在宗族势力盘根错节的乡村,只有村干部具备一定的“魄力”才可以保证所谓的“政令畅通”,因此“恶人治村”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强势型村干部的背后大都有其庞大的家族势力支持,也就相当于一个大家族的代理人,精准扶贫是项“好活”,各大家族都想据为己有。所以,贫困户指标的占有成为他们政策自肥的目标,而下派干部想要“分享”他们的权力,无异于与虎谋皮。在保证“基层稳定”的惯性下,强势型村干部为了“和谐”,会把指标摊派到各大家族中,弱小的家族在这场博弈中处于劣势,从而导致甄别贫困失准。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精准扶贫的原则,但因为符合基层乡村的伦理价值,反而大行其道,拥有一定的市场,令人震惊。
  (三)唯上是从,忽视治理使命
  在一些贫困村,强势型村干部唯上是从,忽视治理使命。在上级文件下达后选择性执行,选择有利的、好办的文件办,对于难办的、无利可图的敷衍了事;对迎接上级恭恭敬敬,表面工作做得很到位,但背地里不讲原则,不为贫困户服务,搞数字脱贫。如某村支书说:“精准扶贫关键是填表,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接待和填表上了,把数字做好了,也就基本完成任务了。如果都按上面的要求,哪能完成任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