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智慧治理的内涵、逻辑与基础探析/谭成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谭成华
日期:2019-12-20 12:42:06
信息孤岛的局面。而为了跳出治理碎片化的桎梏,智慧治理中的整体性逻辑推崇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沟通与协同,并旨在消解因政策的目标差异或价值取向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与紧张,进而在政策效力的提升中,让大众共享无缝衔接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元的话语权力,也重塑了不同组织机构及不同科层结构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利益格局,原本“中心—边缘”的组织结构开启了“网络化”“一体化”“多中心”的转向,这种“整体性”逻辑也很好地遏制了信息机会主义的产生。简言之,智慧治理实现了组织机构的联结互通,实现了行政流程的协同配合,实现了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体化整合。
(三)动态性治理的逻辑
愈发复杂且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意味着智慧治理的实践,还需要一种动态性的思维逻辑。我们说,社会治理实践一定不是运作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多变的社会网络之中。这一富有不确定性的真实世界,构成了社会治理的场域。然而,传统治理理念总是强调具有决定论特征的制度运行,并企图利用切割、分解的方式,来对治理对象进行程式化的管理。这种静态化的治理逻辑,必然造成理念与现实的紧张关系。相反,智慧治理中的动态性逻辑预示着行动者在面临具体治理情境时,不可能再机械地运用既定、刚性的治理规则来指导其行为。因为那些既定的文本规则以及先赋的思维意识,往往与真实世界中的具体事件存在错位或者不匹配。进而言之,动态治理真正考验的是治理行动者在动态治理情境中的实践智慧。[2]这种实践智慧取决于行动主体的“涉身理性”,即置身于治理情境中并对其展开理解、构建和运用的能力。也因此,动态性治理的逻辑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主体能动性,同时也意味着,动态治理过程包含了大量事关实践主体的判断、构建与反思,其向前推进的动力之源在于实践主体丰富的想象力、推理力与理解力。
三、智慧治理的三维基础
(一)技术驱动
智慧治理得以展开的首要基础,是要在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治理技术。这一技术支持的关键在于,能够实现治理信息在时空中的高效运转。就此而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至少在三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效率:一是信息搜集的效率,二是信息存储的效率,三是信息处理的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治理体系中谋求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非一个单向度的技术引入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技术”与“组织”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因此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技术引入阶段。治理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社会治理信息的有效搜集与保存。第二,技术扩展阶段。随着技术在治理实践中的逐渐深入,技术与组织沟通互动的进一步协调,“技术逻辑”与“组织逻辑”逐渐融合。第三,技术扎根阶段。此时,技术(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推动变革的力量,能够将其网络化、多元化、动态性、整体性等结构属性,移植到传统治理组织之中,并凭借其强大的结构刚性,反过来形塑并优化组织结构。概言之,智慧治理中技术支持的核心主要涉及数据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它们在与治理组织的双向互动中,逐渐嵌入社会治理结构中,进而让治理行动有了更全面、精准、细致的知识依据,治理的智慧性也得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