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智慧治理的内涵、逻辑与基础探析/谭成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谭成华
日期:2019-12-20 12:42:06
城市的建设,在理论上极大丰富了智慧治理的内涵。
(三)公民视角下的智慧治理
智慧治理的第三层内涵,可以从公民参与的视角进行理解。首先,就“治理”本身的概念意蕴而言,其就是旨在淡化、削弱原本政府一家独大的权力格局,这是一个试图突破传统管理型社会秩序的改革进路,同时,也是旨在培育更积极、更具备良好政治参与能力的公民及其组织。其次,就现实而言,如今的社会治理情境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愈发显现出“开放”“共享”的结构性特征,这表明,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依赖关系、制衡关系日益加深。仅仅依靠单一的公共部门,已然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微观、流变、隐匿的社会治理事务,国家与地方政府也很难单方面地给出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智慧决策”。因此,只有高效紧密的主体互动,才能顺利地在社会治理各个环节注入民主要素。也只有在民主参与的机制下实现集思广益,才能让社会治理实践获得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总之,从公民视角看,智慧治理蕴含着民主参与的精神。它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在权力让渡的过程中,为社会构建出一个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路径,并让他们能够在公平、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表达诉求、参与决策、实行监督。
二、智慧治理的三重逻辑
(一)大数据治理的逻辑
智慧治理是在“技治主义”浪潮中被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因此,智慧治理的逻辑从属于技术治理的逻辑。在技术治理的范畴中,大数据治理又构成了其逻辑核心。无论是在决策层面还是在管理层面,大数据治理都已经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社会治理的实践思维:一方面,传统决策模式往往依靠所谓“理性专家系统”的经验直觉展开,即一种“经验驱动决策”的治理逻辑。这一模式因包含强烈的主体因素,而具有了浓厚的政治性与主观性。其模式运作肇始于“某一事件的发生”,展开于“对某一事件因果关系的调查”,完结于“对某一事件给出的解决方案”,整个治理实践环节都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与“善后性”特征。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治理的逻辑下,凭借经验直觉的治理实践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数据驱动决策”的机制。此间,数据的价值中立性,能够让它将主体的“价值取向”良好地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并且,大数据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全数据”,在“全样本”的支持下,决策者可以依靠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分析与计算,洞悉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让“数据驱动的决策”具有预测功能。大数据治理的逻辑也因此具有更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二)整体性治理的逻辑
传统管理型社会中的碎片化治理,正在被智慧治理中的整体性治理逻辑所取代。这一新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在各治理主体之间越来越强烈的共享思维、开放思维与协同思维。佩里•希克斯认为,“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存在转嫁代价和困难、项目冲突、项目重复、目标冲突、不同职能部门施加的干预之间缺乏先后顺序、在对需求做出反应时各自为政、公众无法获得服务或公众对所获得的服务感到困惑、服务的提供或干预之间彼此分离等问题”[1]。这就是说,在碎片化的社会治理格局中,传统科层结构内部的治理信息是被切割的,是分散化的,即呈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