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1月下期
从“亲而誉之”到“不知有之” ——《道德经•太上》的现代行政伦理启示/周生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生虎
日期:2019-11-06 10:05:50
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领导干部潜在政绩终身奖励制度,鼓励领导干部脚踏实地,多做长线政绩、利民政绩。
(四)从道德感性到制度理性
达到“不知有之”的境界,根本是要加强现代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社会问题的出现往往可以在一国文化传统中找到答案,有关“人性论”虽然多有分歧,但“性善论”的观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开展伦理实践的基本假设前提。但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左右,现代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追求经济效益、强调竞争等的影响及缺乏有效伦理制度设计的制约,当前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公共权力未能正确行使,公权侵害私权现象屡有发生。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宗旨就是合理界定公共权力的边界,使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有所作为,更能知其所止,止其乱为。
从道德感性到制度理性的本质是发挥制度的有效性,建立行政伦理规范化的长效机制。首先,推动行政伦理立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韩国、瑞士等国开始陆续出台专门的行政伦理法律法规,我国行政伦理立法相对滞后,主要以政治纪律约束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规章中,或是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中。当务之急是制定独立的《国家公职人员行政伦理法》,将纪律约束上升到国家法律高度,提升权威性。其次,设立专门机构。可在国家各级监察委员会内部设立行政理论委员会,专职开展行政伦理法规执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审查、行政道德培训、行政伦理违法举报信息受理等工作。再次,建立行政伦理失范公众监督机制。扩大群众监督的视野,由对腐败问题的重点关注扩大到对公职人员日常言行的监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最后,健全行政伦理激励机制,对在行政伦理方面严格自律、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经济、荣誉、职位晋升等方面的综合激励,促使全体公职人员见贤思齐,提高道德境界和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55.
[2]吴丽娟.“无为而治”的管理价值及局限性分析[J].领导科学,2018(7):29-30.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6.
责任编辑 于小曼
E-mail:ldkxyxm@163.com
电 话:0371 - 63861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