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0月下期

管理中程序公正异化现象及管控策略/孙艳伟 刘晶晶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艳伟 刘晶晶 日期:2019-10-09 14:51:14
的正向价值的弱化。程序公正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程序公正异化为集体决策形式主义或暗箱操作的“合法外衣”。在我国,以民主集中制为代表的集体决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尤其是程序公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切实保障了集体决策结果的公正性。但在管理实践中,当信息不对称导致程序公正异化时,集体决策要么变成集体吵架,决策者为了各自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争论不休、相互怀疑,设定的议题一拖再拖,各种决策需要上会,各种问题需要讨论,为会议而会议,集体决策沦为开会的形式主义;要么主要管理者提前暗中勾通,相互谈判或妥协,集体决策变成主要领导者意见一致的暗箱操作,集体讨论和沟通变成“拉帮结派”,集体决策讨论变成“站队”投票。这样的集体决策过程,会使决策结果披上程序公正的“合法外衣”。
  2.程序公正异化为中层管理者的“挡箭牌”或“保护伞”。信息沉淀导致程序公正异化,一是成为“五拍干部”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在现实中,中层管理者中存在着一部分“五拍干部”:接到上级任务时,先拍胸脯保证工作会做好;遇到问题时,拍脑袋决策,不调查、不征求意见;遇到困难时,拍桌子骂下属,工作方式以发脾气为主,以“骂”抓落实;出了问题时,拍大腿哀叹,怕担责,不反思自己、吸取教训;需要承担责任时,拍屁股走人,推卸责任。由于“五拍干部”大部分是老同志、老资格,当事后追责时,他们会以符合程序并进行了集体决策为借口推责。二是成为“五拍干部”的“保护伞”。部分管理者利用信息沉淀优势和对各种程序及规则的理解,为谋取私利而提供不实决策信息或暗中串联,通过操纵议事程序和规则来影响决策结果。当决策结果造成损失需要追责时,这些人并不需要负决策领导责任或主要领导责任。这种间接、隐性地降低责任风险的暗箱操作,为部分管理者以超越职权行为谋取私利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使程序公正异化为“越俎代庖”者的“保护伞”。
  三、管理中程序公正异化的危害
  1.集体决策形式主义会严重损害组织和管理者的权威。组织和管理者的权威信任度降低会导致组织内不信任氛围的形成,当集体决策出现不利于员工的结果时,群体抗拒行为就会出现,如公开争吵或消极怠工、隐蔽攻击。同时,暗箱操作必然会导致权力寻租,诱使行贿行为出现,滋生腐败,也会增加员工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进一步刺激利益小团体的出现和行贿行为的增加,助长“只唯上,不唯实”的工作作风。
  2.事后被追责风险的减少会增加管理者决策的随意性,造成政策及执行的不稳定,甚至会使政策变成一纸空文。责任的难以追究也会诱发组织内部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和受贿现象的增加,进一步恶化组织生态环境。
  3.导致普通员工集体邻避行为的产生。“邻避”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常常被认为是不理性、自私的行为,其实质是指特殊群体对损害其利益的政府决定或组织决策的抵制态度和采取的反对策略。在邻避行动中,群体对程序公正的要求会超出对风险规避本身的要求。集体邻避行为的出现标志着程序公正异化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有:承担任务时避重就轻,以邻为壑;完成工作时多汇报、走程序,敷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