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语境下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创新探析/牛 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牛 刚 日期:2019-08-12 16:15:06
必然之策。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宏观制度设计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强力而有作为的政党领导,也同样离不开良善的制度设计、与时俱进且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的保障与引导。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社会治理体制的完善,既要保证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相一致,还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大局意识,又要能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完善宏观制度设计;要切实明晰、规范基层党政各部门的社会治理职能,推动建立健全岗位权力清单与追责制度,细化治理责任,做到权责分明,使治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要敢于大胆破除束缚、妨碍人民群众及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旧有治理观念与陈腐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完善适应现实要求的制度规范,为人民群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还要重视社会共享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真正做到关切民生、服务民生,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良法善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新时代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良法善治是前提。良法善治中的良法,不仅要体现出法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还要以保障公民正当权益为目标,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反映社会需要。基层社会治理要加强法治建设,以良法作为前提,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办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有序健康运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首先,要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加快基层相关组织法律法规的制定,使治理过程有法可依。其次,要强化法律监督与落实,做到有法必依。再次,要坚持执法必严,确保法律的执行公平公正。最后,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遵纪守法意识。基层社会治理要把良法的制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既坚持人民路线,又不忘法治路线,把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事找法、办事用法、解决问题与矛盾靠法,使法治化治理成为推动基层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的坚实的法律保障。此外,基层社会治理要加强德治。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有强制性约束力,各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及行业或社会组织的规范、章程同样对个人或团体有道德约束力,对于规范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既要善于“用法”,又要善于“用德”,使人们自觉遵守并维护社会秩序。
  (三)广开言路,促进多元主体协作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共建共治共享”,这是对当代社会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体现出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期待。治理的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有助于有限政府的形成。当前,社会发展愈发多元,人们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如何体现,可谓众口难调,稍有不慎就有被不良分子利用、滋生腐败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就弥足重要。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借助各种技术、媒介、移动设备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国家、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信息传输扁平化使包括各级决策者以及广大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