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8月下期
政府网络理政能力建设研究——基于对政策意见征集的观察分析/王 瑾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瑾
日期:2019-08-12 16:06:39
,主要体现为政府自主治理意识和自主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自主能力更加突出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性。政府自主能力是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然而,处于治理转型中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实现从“问”到“理”的彻底转变,主要表现为政府自主治理能力程度不一:从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性来看,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停留在“问政”阶段,治理方式相对被动,导致治理效果和服务效果不佳,而有些地方政府直面问题、主动回应,治理效能提升明显;大部分地方政府处于从“问政”到“理政”的过渡阶段,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性相对提升,但完成度不高,治理效能较低。
(三)政策执行能力欠佳
政策执行能力是政府的施政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体现着政府公共治理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互联网时代,政府与人民实现了“零距离”沟通,更加需要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提升,把满足人民需要真正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不尽如人意的是,在实践层面,政策执行能力欠佳问题已然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总结政策执行能力欠佳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动力不足和政策执行目标偏差两个方面。政策执行动力不足是指在政策执行阶段,政策环境中没有新的信息和需求反馈,政策执行主体不愿继续推进政策执行。在政策征询意见过程中,导致政策执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回应能力较低,没有真正实现政府与人民的“零距离”沟通,人民的意见和需求没有及时反馈给政府,政策执行动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策执行阻力。政策执行偏差是指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变,政策执行主体受新变化影响而偏离最初的政策目标。
(四)制度供给能力不足
结合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转型的过程和对政府效能的要求,将制度供给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评估政府治理效能水平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制度供给要求政府能力向纵深拓展,既要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也要提升政府能力。人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政府效能的发展方向。面对互联网时代政府自身改革的要求,增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是目标,增加制度供给能力则是根本。上述政府能力弱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制度供给能力不足。制度供给能力不足,制度不完善,政府治理运行不规范,从而直接影响政府效能水平和政府能力的提升。从回应度来说,政府回应度不高导致公民政治信任度下降,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政府难以从“硬指标”上规定政府回应性问题。归根结底,制度供给能力不足是政府效能水平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
三、政府网络理政能力建设路径
首先,整合扩宽回应渠道,实现政府公共价值。在网络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回应性是考验政府能力的关键要素。互联网世界里政府与公众的无距离状态,让政府回应人民期待和需求成为网络时代政府的公共价值。政府与公共管理者是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实现公共价值,一方面,要求政府打破传统组织内的角色,与其他组织者共同寻求和创造公共价值;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及公共管理者对公众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回应,满足公众期望,让公众获得实际效用。可见,政府回应是政府能力建设的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