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影响干部微信政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化解之方/臧 超 解梅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臧 超 解梅娟 日期:2019-07-08 17:42:25
摇”“漂流瓶”等大量社交网络插件就可见其目的。然而,这些插件却为政务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风险。例如,2013年11月,互联网上多个网站刊登了一份机密级国家文件。有关部门经查发现,此前不久某政府机关干部牛某在参加涉密会议时,违反规定使用手机拍摄了会议材料,并将照片直接发送给同事赵某,后被转发微信群和“朋友圈”,造成文件传播范围失控。有关部门给予牛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给予赵某开除公职处分。以上案例说明,微信中“朋友圈”、微信群等功能已经成为重大政务风险源。近年来,微信方面已经意识到部分开放性功能影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可控性,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下线了“漂流瓶”插件、增加敏感词汇提示服务、提供消息撤回机制等,帮助用户对信息传播进行管理。但是,政务信息可控性的人为破坏因素才更应引起各级干部的注意。一方面,有的干部防范意识淡薄,想当然地认为在微信上传送政务信息无所谓,因为接收者是自己的同事或者兄弟单位的熟人。殊不知,微信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发酵性的特性,其传播范围呈指数级的增长,短时间内经过几轮的转发、点赞或评论,就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成为受众,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自各行各业,身份复杂,而且其可能在远方的城市甚至其他国家,可控性根本无法保障。另一方面,有的干部将微信视为私人娱乐工具,使用时粗心大意,时常误操作,待发现时往往已不可撤回或删除,间接导致传播范围失控。
  (五)不可否认性风险
  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账号密码、加密狗、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保证干部在虚拟空间中身份的不可否认性,即信息交换的双方不能否认其在交换过程中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为。然而,“微时代”无处不体现微小从简的特点,如微信发送短小的语音或文本,运行于狭小的智能终端等。微信甚至对于身份认证也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利用弱口令加密代替硬件级的数字证书,而微信用户之间普遍仅仅通过头像或昵称来完成身份识别,这在网络黑客和不法分子将攻击目标向智能手机转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对身份的不可否认性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微信仿冒或微信钓鱼等问题没有普遍发生,但也应该引起各级干部的前瞻性防范。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化解微信政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信息安全观念意识,化解保密性和可控性风险
  目前,我国各级单位都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微信保密工作的实际需求,由该领导小组牵头,配合上级保密机关,统筹、组织、协调、开展微信保密教育和培训活动,组织机构全体干部学习《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微信政务的存储、传输和处理等环节,树立风险观念意识,形成“业务工作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到哪里”的保密观。有需要的组织,还可以安排干部签署微信保密协议。此外,为了主动把微信可控性放在突出地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文件要求,配合公安机关的网安大队和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等部门,积极进行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安全检查等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构建具有上网行为管理、日志审计以及流控功能的微信内容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网络环境。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