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影响干部微信政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化解之方/臧 超 解梅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臧 超 解梅娟 日期:2019-07-08 17:42:25
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完整性风险
  政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没有受到人为地添加、删除或替换等破坏性操作,从而保证信息的原始含义不被篡改。我国组织机构的文件传达、会议通知或者任务布置等政务活动,在实际运转过程中构成了具有一定线性结构的信息流。韦伯层级官僚制理论表明,组织中人员按照职位的权力大小和命令—服从关系,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序列,保障管理信息的完整性。[1]在传统的政务处置模式中,这种线状的机制保证了政务信息流得以最大限度地原样传输。但是,微信被广泛应用到组织机构中后,一方面,在体系上扁平化了科层式的线性拓扑结构。例如,在实际的微信政务应用中,经常出现负责预判与决策的领导干部有时会与承担业务与技术的普通干部直接通过微信进行任务描述或工作沟通的现象,跳过了中层干部这一“中间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但是,用网状代替线状拓扑结构,实际上破坏了稳定的流转构架,缺失中层干部的领悟与分解等把关环节,导致信息噪声干扰的可能性陡增,政务信息内涵容易被部分遗漏或曲解。另一方面,微信采用低成本的电子媒介传输信息流,在实现无纸化办公优势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有效性的约束机制,因此也带来了容易被增、删、改的完整性隐患。例如,有的年龄较大的干部,由于视力不佳或者对电子产品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导致信息不能完整准确地输送,致使工作受到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政务信息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现实值得重视和防范。
  (三)可用性风险
  随着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级组织机构都在对这一要求积极贯彻和落实,“只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或“只上一张网”的政务服务效能改革口号不绝于耳。微信作为一种应用于基层政务中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为提高干部办事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辩证地看,效率提升的代价是信息可用性的脆弱程度大幅提升,即无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干部提供服务,也无法保证干部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首先,微信作为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本质上是应用软件。在软件的领域中,漏洞属于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软件漏洞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2]漏洞会导致软件系统运行不稳定,容易遭受网络攻击甚至彻底崩溃。同样,微信由于技术、硬件和网络等不可抗因素也会存在各种故障漏洞。其次,干部在使用微信时,不是运行在高稳定性的专线网络中,而是依赖于质量、速率和安全性参差不齐的WIFI环境。现实中,这些WIFI网络,信号时常发生不稳定、故障甚至瘫痪现象,这都会导致微信服务不可使用。再次,微信的部分使用环境是安卓操作平台,由于安卓操作平台的天然开放性存在安全隐患,木马病毒、恶意程序和芯片电池等因素也影响着微信的可用性,无法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干部可以正常利用微信进行政务处理。
  (四)可控性风险
  干部在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时,出于国家与机构利益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必须保证能够对信息的传播范围实施必要的控制管理,即保证传播范围的可控性。然而,微信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其核心内涵是即时通信服务,即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资讯,从微信安装包中自带“朋友圈”“摇一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