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丁 希 张劲松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丁 希 张劲松 日期:2019-07-08 16:29:56
导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
  (一)止血机制缺位:农村空心化趋势仍在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体量的增强增大,对农村人才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再加上户籍、土地政策使生产要素资源包括资金、土地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进行单向流动,农村的资源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农村至今未建立起有效的止血机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人才保留。虽然有些地方通过宅基地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下来,但也只是留下了户口而未留下人。
  (二)输血机制不灵:外部人才引进步伐缓慢
  输血机制是指引导各类社会优秀人才回归农村支持建设,这是乡村人才尤其是领导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止血机制,输血机制的失灵对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加重要和关键。然而,近些年农村在人才引进上采取的方法多是碎片式的,缺乏政策的底层逻辑和主线,同时,人才引进的配套制度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在和城市人才竞争中难以占得上风,很多心怀“乡土情结”的人才囿于现有的人才吸引政策,或是观望不前,或者另攀高枝,即使回到乡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也因为难以扎根而离开。
  (三)造血机制失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不足
  尽管止血和造血失灵,但从人口总量上来说,中国农村地区依然有大量的人口资源有待开发。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育才机制以及科学的发展平台,农村人才管理存在空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等“新鲜血液”流向城市,农村的造血机能弱化,难以形成人才、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1]尤其是现有的乡村领导型人才,多以普通的农民担任,其受教育水平比较低,仅能在传统农业活动中进行领导和管理,完全不能胜任未来科学化、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工作。
  三、乡村振兴过程中领导型人才获取的主要来源
  (一)以新乡贤为核心的本土化精英
  2018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正式把新乡贤作为未来乡村治理的关键性人群。一般来说,新乡贤具有熟悉乡村情况,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特长,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并愿意参与乡村建设工作等特征。但从实践中看,对新乡贤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关门主义”误区,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退休官员、经济精英上,但其精力、道德水平未必能够胜任领导型人才的要求。新乡贤是由多元主体构成的,包括村干部、医生、教师等,他们都具有新乡贤的特征,同时具有很好的领导型人才潜质。未来可结合乡村领导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此类人才进行有意识的识别和培养,将其作为未来领导型人才最重要的资源池。
  (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技术和知识型青年
  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对干部年轻化、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年轻有为的领导型人才将成为这项工程推进的领头人和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快对技术和知识型青年的引入,建立具有年龄优势的领导型人才资源池。其中,大学生群体是最主要的引入对象,他们不仅在学历和年龄上具有优势,且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有感情、有认识、有想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