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信任与抗争耦合的群体心态:自媒体语境下干群关系的媒介形象研究/张 冀 赵亚可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冀 赵亚可 日期:2019-07-08 15:59:58
干部群体的仇视情绪,以及对所谓普通群众的同情心;紧抓住处于重压之下民众亟须发泄负面情绪的心理需求,二元对立地建构“干群”的群体隔阂,使用简单、直接、粗暴的话语予以传播,再加上“人肉搜索”“扣帽子”等话语强占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迅速地在网络空间掀起一场民粹式大狂欢。实质上,自媒体语境中,当大众聚焦干群冲突事件时,经常会将某个干部的不当行为、嚣张言论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扩大至所有干部,主观臆断地将干部群体“标签化”。这势必加剧社会转型时期公权机关与干部的社会公众信任危机。
  (二)干群关系形象传播:风险夸大情景下的妖魔化建构
  干群关系冲突形象的传播,以社会民众弱势心态泛滥为基。弱势心态的泛化,是社会转型期民众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第一,人们往往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面临各式各样的压力,由此产生无奈感,这种无奈感的泛化,尤其是在自媒体网络空间泛滥的“黑鸡汤”刺激下,演变为颓废感。第二,个体的无奈与颓废,常常会因与周围人群的对比,转变为弱势心理,即因“他强”而滋生的“我弱”情绪。民众社会心态中弱势情绪的泛滥,导致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进行社会阶层划分,如城管与小贩纠纷中的小贩、拆迁纠纷中的拆迁户、劳资纠纷中的劳工等,都会被人们纳入弱势群体的范畴。
  干群冲突形象的传播,深度契合了社会转型期民众的低安全感。民众弱势心态的泛化,势必进一步弱化社会转型期民众的安全感,这种非安全感往往会与媒介的风险扩大相结合,演变为对公权机关、领导干部的恐惧与敌视。当前,一些自媒体聚焦干群冲突事件时,往往会过分夸大冲突事件潜藏的社会危机,给人们呈现出一种身处危机、难以见天日的感觉。而社会民众的这种危机感,往往会驱使他们“联合”起来,即在网络舆论中“步调一致”地批判干部群体,批判现行体制,由此,再度引发人们对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的深思。
  干群冲突形象的传播,往往以妖魔化干部群体形象为结果。干群冲突形象的传播,尤其是在带有类似“历史记忆”人群中的传播,经常会在重大舆情事件演绎中得以凸显。涉“官”类重大舆情事件的爆发,再度印证了社会上关于领导干部的“黑色记忆”,强化了一些民众对领导干部的仇视心理与敌对情绪,从而妖魔化建构出干部群体“贪、渎、色、假、枉”的负面形象。
  二、公权信任:自媒体语境下干群关系形象的群体心态透视
  (一)社会重压之下民众焦虑心态凸显
  干群关系抗争形象的媒介建构,隶属于激进主义而非革命主义的范畴,凸显出人们对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的关注。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期的民众底层抗争,大致可以划分为生存伦理型与利益博弈型[2],前者往往是以命相搏,充斥着浓厚的悲情色彩,后者则更多的是对资源的争夺。当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网络抗争,大多属于利益博弈型,即借助自身的弱势身份,唤起舆论的同情,以求在拆迁补贴、司法审判等方面获取更多资源。因此,透视媒介建构的干群关系抗争形象,以及干部群体的“污名化”景象,可以发现:对公权机关、领导干部的不信任感,对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的关注,处处彰显。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