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6月下期
古代帝王托孤的悲剧对现代家族企业传承的鉴戒/邵 光 卫桂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邵 光 卫桂玲
日期:2019-05-31 15:54:06
又能真正做到“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呢?即便自己能保持节操,也难以避免家眷或家奴攀附权势、仗势欺人。如《羽林郎》这首乐府诗便刻画了霍光家奴冯子都仰仗主子势力胡作非为的嘴脸。皇帝无能,放纵大臣,致使大臣无法无天,也是导致托孤悲剧的原因。
如果是有能力的君主,必将韬光养晦,努力和托孤权臣争斗,想办法夺回实权。君臣之间的斗争,最终要么一方输一方赢,要么两败俱伤。所以,自古以来托孤大臣的下场一般不外乎被清算或自己谋位两种。从霍光、王莽、司马懿到西晋的杨骏,再到宇文护、杨坚,乃至明清的张居正、多尔衮、“顾命八大臣”,皆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这也被称为权力的优胜劣汰法则。远的不说,单说晚清,咸丰皇帝继承皇位之前受到亲兄弟恭亲王奕 的压力,即位后天下多事,内有太平天国动乱,外有英法联军侵略,最后病死在避暑山庄。此时,同治皇帝才六岁。咸丰死前任命八位顾命大臣,又给皇后(慈安太后)和懿贵妃(慈禧太后)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让他们相互牵制。但慈禧和恭亲王奕 联手发动政变,顾命大臣遭到清算,慈禧大权独揽,开始了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二、现代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问题
如今的大型家族企业大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而创立的,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当初的创业者年龄渐长,正处于代际交替的关键时期。企业代际交替不仅是权力与责任的交接,更是新思想和旧文化的碰撞。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出现类似古代帝王托孤不慎酿成的悲剧,不仅造成企业文化和大环境的混乱,而且影响新接班者能力与抱负的施展,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衰败。在新经济形势下,代际传承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任领导者内心不情愿传承,或者对后代能力存在怀疑。有些现任领导者对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舍不得放手,认为自己身体还硬朗,还能继续工作;有些现任领导者质疑后代的能力,不放心传承;有些领导者愿意传承,但一直未找到最佳继承人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选择视野较小,对家族外的人有戒心。总之,现任领导者迟迟未制订交接计划,到了不得不撒手时,手忙脚乱,交接质量难以保证。例如,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始终不明确太子人选,在沙丘巡视途中突然病倒,匆忙命人传位于正在阴山脚下戍边的长子扶苏,却被佞臣赵高与权臣李斯擅改遗诏,由小儿子胡亥接班,最终造成了秦王朝的迅速衰亡。
另一方面,继任者可能心思不在这个行业,或客观能力不足。企业的开创者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靠着自己的毅力和胆识打拼出来的,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有着足够的经营头脑,而后代的成长环境不同,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缺乏上进心,无法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上一代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在市场中栉风沐雨才获得的,而很多继任者虽有较高学历,但往往缺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历练。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托孤大臣往往采取暴力手段,废掉无能之君,另立新君。例如,南朝宋武帝刘裕生前战功赫赫,临终将幼主宋少帝刘义符托孤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谢晦。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好游狎之事,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景平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命废其为营阳王,迎立刘裕三子刘义隆,史称宋文帝。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