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6月下期
成果转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研究/杨月坤 周丽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月坤 周丽娟
日期:2019-05-31 15:51:49
业道德、较强的能力素质,能够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业绩贡献的人才。
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分类,学术界观点分歧较大。本文基于个体创新行为理论,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在前述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的界定并综合上述分类观点的基础上,依据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处的环节,将创新型科技人才分为自然科学人才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其中自然科学人才又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和成果转化人才。
(二)成果转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成果转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确切定义。2016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了提高现有生产力而对科研技术开发所创造的具有现实价值的科研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到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因此,本文基于上述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定义,认为成果转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在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有效方式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他们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以异于常人的思维和方法实现科技成果的完美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与其他类别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相比,成果转化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个性行为特征,表现为对科研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和信心,勇担责任和风险,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挫折耐受性;二是基本素质特征,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熟练的技能、良好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创新及研发产品的经验;三是职业行为特征,表现为对本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和明确的应用前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知识价值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经济相互交融。按照知识经济学的观点,知识是力量、是财富、是无价之宝。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满足了人们的多重生活需要,从而有了多重重要的价值。本文认为,知识价值就是知识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包括知识的内在价值和知识的外在价值。
本文将知识价值划分为隐性知识价值、显性知识价值和流通知识价值。其中,隐性知识价值即由隐性知识(包括员工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和竞争观念等)创造的价值;显性知识价值即由显性知识(包括员工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创造的价值;流通知识价值即知识在流通过程中为组织创造出的价值,主要指员工个人的显、隐性知识与组织的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及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最终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胜任力模型理论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认为胜任力是具体从事某项工作所必须满足的胜任因素的集合,包括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其中,基准性胜任力是对任职者的最基本要求,指那些可以通过外部培训、教育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鉴别性胜任力指那些在较短时期内不容易改变和形成的品质、目标和价值观等,是对任职者的重要要求。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和方法,构建了不同类型的胜任力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