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6月下期
变革型领导理论视域下“隐性浪费”的有效预防与柔性治理/陈谷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谷平
日期:2019-05-31 15:47:08
【摘 要】一个组织里存在着很多的“隐性浪费”,如无效等待造成的“隐性浪费”,任务划分混乱造成的“隐性浪费”,组织资源错配、闲置造成的“隐性浪费”,下属低效、无效、负效工作造成的“隐性浪费”等,严重影响组织绩效。结合变革型领导理论,预防和治理“隐性浪费”,应明确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增强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转变领导重心,注重对下属创造性的激发;为下属提供个性化关怀;通过精神感召和德行垂范吸引下属自愿追随。 【关 键 词】变革型领导理论;“隐性浪费”;预防;柔性治理
【作者简介】陈谷平(1976— ),男,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2-0065-02
浪费通常是指对人、财、物、时间等资源要素的配置不合理、不科学,或者使用不当、无节制等所造成的非正常损耗。其表现形态各异,有些属于“显性浪费”,容易发现、预防和治理;有些则是“隐性浪费”,其成因主要是人的愿景目标、价值感、动机、个性行为态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治理起来也会更加困难,很容易导致组织出现混乱无序、效率低下、非正常损耗、成本增加、组织矛盾丛生等一系列有形(物质)损失和无形(精神)损失,严重影响组织绩效,需要引起领导者重视,并加以有效预防和治理。 一、“隐性浪费”的种类及表现
1.无效等待造成的“隐性浪费”。在工作中,有的下属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多做反而更易出错”“等、靠、要”等心态。其原因在于下属工作缺乏目标和导向、缺乏效能感和责任感等,容易造成时机贻误、效率低下、机会损失、纠错成本增加等后果。
2.任务划分混乱造成的“隐性浪费”。部门、人员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机构众多,互相推诿,最终使得目标任务停滞、搁浅,不能顺利完成工作等。其原因在于下属的价值观偏离,对组织缺乏归属感,只关心部门及个人得失等,容易造成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心理隔阂,对外则容易造成组织形象受损等后果。
3.组织资源错配、闲置造成的“隐性浪费”。由于“部门主义”和“个人利益至上”等扭曲价值观的影响,组织资源配置存在错配或闲置现象,部门的人员数量与实际工作量之间可能毫不相关,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也不匹配,有些人无所事事,有些则超负荷工作,工作不平衡、不协调,造成下属工作消极、心中不满,难以积极有效地工作,使资源非正常损耗增加、时机被贻误。
4.下属低效、无效、负效工作造成的“隐性浪费”。如有些下属抱着“瞎混日子”的敷衍心态或“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心态,对工作不上心、慢执行、乱作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非正常损耗增加等后果。
二、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隐性浪费”之间的契合点
“隐性浪费”的成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组织缺乏共同愿景和目标,导致下属对组织缺乏归属感和付出感;下属心理动机不正、价值观偏离,缺乏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等内在因素。这些恰恰是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的范畴。结合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