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5月下期

政治秩序三维视域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王彦敏 毛欣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彦敏 毛欣娟 日期:2019-05-06 11:46:54
结合
  除了福山所说的政治秩序的三个维度,笔者认为,对于具有深厚儒家文化积淀的中国来说,应引入其他变量——法治以外的德治。首先,以德治国在中国是早于国家建设出现的,最早的德治起源于周礼,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晚于德治理论的出现。其次,不论是从孔子的“宽严相济”到董仲舒的“阳为德,阴为刑”,还是从汉代班固的“制礼以崇敬”到宋代朱熹的“德字从心”,无不体现了在中国统治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流淌着德治思想。再次,德治思想的意义在现代中国境遇下发生了新的变化,德治思想不再是古代中国“人治”的工具,而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支柱,是国家、法治、负责制三个维度平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坚持法治与德治并存,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国家治理相结合
  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客观社会现实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国家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驾驭力量,而是源于社会本身。家庭的自然属性与市民社会的人文属性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福山主张法治和负责制是国家的支撑与基础,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迸发出的活力完全归为国家官僚设计制度,此观点具有片面性。福山对于中国制度的理解,并没有呈现出完整的中国图景,而是忽略了中国社会现状。
  福山虽然在理论上重视以法律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关系,却没有注意到社会对国家的影响以及国家渗透社会的程度与国家建构的关系。在传统中国社会,存在一个包括士绅阶层、礼制结构以及家庭和家族在内的强有力的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受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是中国改革40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使得国家更能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可见国家渗透社会的程度与国家建构相辅相成。因此,要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国家治理相结合,深化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飞.全球治理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J].科学社会主义,2016(6):65-71.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4-6.
  [3]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