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从词源学角度谈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张东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东赞 日期:2019-02-27 16:00:38
化的结果来看,全球化并没有让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没有因为全球化而得到根本性改善,国际分工还是没能摆脱“中心—边缘”的结构性宿命。[8]此外,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为经济发展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和这一时代由西方主导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经历了侵略—殖民—新侵略—新殖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冲突与战争、普遍不平等、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逐渐惊醒了侵略者自己和他国的智者,人们希望有一种新的秩序来改变原来的世界秩序,从而实现世界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
  人作为一种理性的存在,确实获得了人类某种自主机制,这种自主机制让人感到自己身处这个世界对于自我以及对于人世的一种责任,只有不同的社会群体携手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2018年3月,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传统文化并审视当今国际形势而提出来的关于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历史的必然。正如中国文化语境中人们对于“秩序”的认知:“积之必有次叙成文理。是曰秩。”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关联必然使各国根据其自身需求进行调整,进行一定的自组织,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世界秩序应该是各个国家相互协调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国家运用强制手段去打造的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如果国家之间、文化之间呈现同质的状态,那么整个世界将失去其发展的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在动机上有本质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个国家的“和合”以及共同发展,全球化的最初目的则是要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想要打造的“中心—边缘”的经济剥削模式。那么,如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更加积极有为的政治勇气与思想智慧将中国国内发展与全球发展联系起来,它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它以经济增长、政治友好、公平正义、社会相知为战略目标,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努力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战略沟通,增强战略互信,奠定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社会基础。[8]世界的本质、人类文化的本质是多元的,世界秩序应该体现其包容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共同发展的理念,是在“和而不同”的理念下构建的新型世界秩序观。
  文化在本质上是多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