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的跃迁路径/王亚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亚玲 日期:2019-02-27 15:57:39
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伊始,工信部和住建部曾分别制定了两套指标体系。此外,各城市也结合实际制定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但是,初期的指标体系更多关注的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化硬件设施,没有突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智慧”。[2]
  为了强调新型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宗旨,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等问题,2016年12月,国家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体验,其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两项指标权重的占比高达57%。虽然新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涉及民生方面的指标权重,但是仍然局限在原有框架内,没有充分体现出公众参与的现代治理理念。
  二、公众参与智慧社会建设的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缺失,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偏离以人为本的宗旨。要真正实现从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的跃迁,就需要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加快政府数据开放步伐,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建立参与式治理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实现善治的手段,如果政府管理理念不转变,无论技术多么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如何完善,也无法达到共治和善治目标。政府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治理理念变革,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公众参与水平和能力,形成包括各利益方的多元治理主体,才能建立起智慧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智慧社会,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由其引发的全面社会观念变革,重塑政府治理理念,让政府与公众共同成为公共领域的治理主体。
  建立参与式治理体系,重在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协作关系。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改变政府主导模式,采取“类市场”的解决之道。所谓“类市场”,是指政府与营利性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形成契约关系,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市场机制提供私人产品不同的是,公众要通过广泛地参与公共产品的决策和监督活动来破解委托—代理困境。
  (二)建立数字化应用平台,增加公众参与渠道
  一要完善政府网站建设,打造政府治理现代化平台。政府网站设计要体现现代治理理念,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从用户体验出发,构建开放式结构。在信息发布方面,政府网站应发挥第一平台作用,及早、及时发声,向公众传递最新的权威信息。要不断拓展网站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功能,增强回应性。
  二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搭建全覆盖的政务平台,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并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与引导。
  三要重视智慧应用平台和数字社区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智慧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解决群众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问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服务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通过智慧社区的服务平台引导市民参与社区治理。
  四要利用众包众筹模式,吸引公众参与智慧社会相关项目建设和产品生产过程,让公众了解项目的开发需求,为项目募集资金。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公众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能够争取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三)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数字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