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构建思路/段忠贤 吴艳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段忠贤 吴艳秋 日期:2019-02-27 15:45:49
值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使资源得到高效并且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强,制度交易成本降低。
  第四,包容普惠。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将追求更加均衡、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发展,努力满足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使经济发展红利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更多弱势群体。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政绩观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白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以及如何衡量政绩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使得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生偏差,错误地认为发展就是GDP增长,把GDP作为晋升考核的唯一标准,产生了“唯GDP论英雄”的思想,忽略了“德、勤、廉”的考核,只注重“能”和“绩”的考核。自然资源的持续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绩观也要做到以下转变。
  第一,由只顾眼前政绩转向注重长远政绩。习近平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快速增长固然重要,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领导干部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为了短时间内的经济快速增长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要追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二,由注重片面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数量的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盲目追求数量上的增长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还容易诱导领导干部为了数字的增加而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忽略群众的真正需求。这严重影响了政绩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也破坏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要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三,由注重“硬”指标转向注重“软”指标。“硬”指标是指上级规定的硬性要求,“软”指标是指群众的获得感。也就是说,领导干部不能够唯上是从,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注重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度,关注群众收入是否增加、生活质量是否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能够稳定发展的环境,把百姓满不满意放在首位,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做让群众满意的事,这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才能真正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的构建思路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政绩考核不能“唯GDP”,而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政绩考核体系应该体现这些方面的要求,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不断引导领导干部将工作目标集中到高质量发展、平衡充分发展上来。
  第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各个地区有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