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杨守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守涛 日期:2019-02-27 10:45:34
座坟。
  其次,“群众会+”模式下的基层干部、群众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都有了积极转变。在“群众会+”模式的发源村,当初村支部书记只是希望能通过这种工作模式密切联系群众,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变了,他们普遍有了“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作风,同时也在越来越顺畅的基层工作中养成了越来越足的工作干劲。群众也有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为政治参与能力、自治能力、民主议事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为自治意识以及公民道德意识的普遍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层干部与群众各自有积极转变的同时,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也有了积极的转变。
  再次,“群众会+”模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群众会+”模式的发源村,当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现在早已发生了质变,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村。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群众会+”模式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很多农村的矛盾纠纷通过群众会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化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群众会+”模式探索出了新时期基层工作的新机制。在以往,群众会也是存在的,但正如M县一位领导所指出的那样,“以前,往往把群众会开成灌输式、说教式的会,对村民诉求回应不及时、困难解决不圆满,所以大家也不买账、不怎么参加”。然而,在“群众会+”模式实践下,基层工作中增加了更多的协商成分和民主成分,村民有了更多的主体感觉和愉快体验,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另外,相比以前的群众会,这种模式更适合群众“口味”。有一位村民就指出,“刚开始我们都觉得是在搞形式,所以参加的人不多、次数也少。后来发现讲的都是村民身边的事以及大家想知道、想学的东西,时间长了,就愿意参加了”。M县所在省的有关机构也认为,“‘群众会+’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群众会开不起来、开不好甚至不会开的局面,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走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
  二、M县“群众会+”模式的关键创新经验与普遍性意义
  M县“群众会+”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与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有关,也与扎实的平时工作有关,还与“群众会+”模式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技巧等有关。从基层协商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这些可以说是M县“群众会+”模式的关键创新经验。通过这些关键创新经验,结合M县“群众会+”模式的具体实践,可以从中抽象出适用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一)M县“群众会+”模式的关键创新经验
  第一,建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会+”模式的不断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建强及其作用发挥是根本基础,这让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能更好地将党和政府要求干的、村民群众盼着干的、自己想要干的事情结合起来。该模式的发源村,村支书在2003年当选伊始就结合村民“求变”的共同愿望,思考和探索能真正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会+”模式。随后,先后效法该村实践成功地做好了整村异地搬迁脱贫、茶旅一体化建设、村属创业园治理创新等工作的那些村,无一不是有了较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也无一不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作用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