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7月中期

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形成机理及消极影响分析/毛 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毛 丹 日期:2018-07-10 11:58:04
会关系网络相似,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运行以单位一把手为中心。一般来说,单位的一把手对本单位的全面工作负总责,比其他单位领导掌握更多可运用、调配和整合的资源,在单位内拥有最广的影响力和支配力。领导通过在核心圈层内征求意见、获取信息,实现对整个单位的管理,同时也奠定了核心圈层在事业单位内的重要地位。
  2.核心圈层的非正式规则。事业单位拥有一套成文的规章制度,但是核心圈层的运行并不完全遵循单位的正式规章制度,圈内往往存在隐性规则,以将圈内人和圈外人区别开来。依据这样的隐性规则,圈内成员的互动不仅基于职位和公务,还带有信任、支持等私人感情,超出了组织赋予的正式关系。这种非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关系,影响了单位资源的分配。相比圈外成员,圈内成员更容易获得物质奖励、晋升机会等利益。
  3.核心圈层的弹性边界。由于核心圈层准入的高门槛和成员之间高质量的交换关系,其构成人员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单位员工职位、能力、亲密程度等领导看重的资源会发生改变,所以,核心圈层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首先,从领导来说,领导的更换毋庸置疑会引起核心圈层构成人员的变化。其次,从事业单位的圈层结构来说,中间圈层的员工进入核心圈层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核心圈层的运行具有封闭性和流动性双重特征。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形成机理模型(见图1)。
  三、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消极影响
  (一)弱化单位部分领导的权威
  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负责范围、权力质量、权力效果不对称是客观现象,但据此决定其在单位圈层结构中的位置,显然超出单位正式运行秩序。被排除在核心圈层外的领导实质上被架空,权威弱化,领导力下降。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领导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单位整体协调运作和发展,弱化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还会导致领导班子内部矛盾丛生、相互掣肘,甚至造成内讧,影响领导班子和整个单位的形象。
  (二)造成单位员工的内部分化
  核心圈层内的领导按照亲、忠、才将员工进行分类,使单位员工进入不同圈层,同时,核心圈层的非正式运行方式实行的是“特殊主义”,区别对待单位员工。由此地位、利益上的差异,造成了单位员工的内部分化。诚然,内部分化有利于激发部分员工的上进心,但局限于圈内的员工和圈外的部分员工。从更大范围来看,单位员工内部分化容易降低员工组织公平感,同时也会引发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降低,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工作投入减少、工作绩效降低等消极影响。
  (三)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单位部分领导权威弱化、单位内部员工分化势必会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核心圈层破坏单位正式制度规则、阻碍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核心圈层成员是单位的既得利益者,在单位正式制度规则与圈层规则共生对峙的博弈关系中,圈内成员可能会为了维护核心圈层的特殊利益,优先遵从非正式规则,弱化单位正式制度规则的执行力,增加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此外,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职能调整、权力分配、职务升降、人员去留等问题,会影响已经形成的圈层利益和个人利益固化结构,因此,圈内人员会想方设法阻碍改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