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7月中期

国内下派干部研究现状综述/古丽娜·朱马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古丽娜·朱马汗 日期:2018-07-10 11:39:08
控制能力弱化。欧阳静研究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后提出,原本“反科层化”运作的驻村制已经越来越具有科层化运作的特征,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干部逐渐演变为远离村庄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现代公务员。
  (四)推动下派干部研究的学科基础理论
  引用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引文分析是对知识流动过程的分析,对知识的产生、传播、集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文献的引用情况可以发现下派干部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运行Citespace软件,网络节点选择Cited Reference,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下派干部研究领域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统计得出的下派干部研究文献共同引用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研究下派干部的文献,如刘金海的《工作队:当代中国农村工作的特殊组织及形式》、韩广富的《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王丹莉的《外生力量、资源动员与乡村公共品供给方式的再探索——以西藏六地一市干部驻村为个案的研究》、严国方的《运动式的乡村建设:理解与反思——以“部门包村”工作为案例》。另一类是研究乡村治理的文献,如魏小换的《形式化治理:村级组织性质的再认识》、赵树凯的《乡村关系:在控制中脱节——10省(区)20乡镇调查》、欧阳静的《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王文龙的《中国包村运动的异化与扶贫体制转型》。这些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视角,采用组织理论、制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下派干部问题,是下派干部研究必读的基础文献。
  三、小结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如前所述,从解放初期农村“工作队”到优秀下派干部沈浩,再到全国推广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下派干部驻村一直是中国乡村治理和基层“老大难”政策执行中最常用的一种制度,在中国动员式治理模式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大规模、长期的下派驻村干部对国家基层治理的作用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92—2017年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下派干部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发文作者分散,未形成学术共同体,各地组织部门是发文主力,学术平台集中于党的喉舌期刊,学术性不强,亟待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内下派干部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干部人事制度、经济扶贫、基层组织建设三个主题开展。国内下派干部研究主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从个人体会出发,总结下派干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几类矛盾,特别强调下派干部和原单位、驻村班子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研究打开了下派干部研究的先河,但缺乏深刻理性分析,多以体会宣传为主,更无定量科学研究。第二阶段时期,下派干部制度各地开花,在河南、福建等地得到了深入发展,开始出现了较为深刻的研究理论文章。第三阶段部分研究能够搭建理论框架、构建研究预测模型、通过问卷采集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下派干部研究的学科基础理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研究下派干部的文献,另一类是研究乡村治理。总体而言,国内下派干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分析,但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流派,研究缺乏理论对话,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力量较为薄弱,仍有很大研究空间。
  下一阶段的下派干部研究应立足于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借鉴心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