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5月中期

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不平衡问题及应对策略/熊 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熊 兢 日期:2018-06-07 17:32:39
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信息化社区服务机制、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供给机制等。其三,完善城乡社区安全体制机制,最为主要的是社区治安防范体制机制、社区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社区资产与财务安全管理制度、社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机制、社区危机管理制度等。
  第二,坚持依制治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能否平稳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制治理的进展水平。其一,要严格遵守依法行政原则。政府部门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与职责范围内,运用法治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按照法治要求发挥好城乡社区治理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其二,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在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城乡社区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广法律援助进社区、法律顾问进社区等地方经验。
  第三,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的人力支持。其一,加强法治教育,促进城乡社区干部和群众逐渐形成信法、学法、用法的习惯。其二,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法治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城乡社区治理法治人才队伍。
  三、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及应对
  长期以来,在强行政管理体制下,中国的基层社会发育相对滞后,城乡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在20世纪末才被提上工作日程。历史延续的建设滞后造成当前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不充分、不平衡,给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造成了一系列特殊制约。
  一是社区治理基础设施薄弱。因长期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城乡社区治理基础设施落后。社区管理服务缺乏必要的场所和设施,有些社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能满足城乡社区开展有效管理服务的要求。
  二是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城乡社区自身的治理资源较少,而且因体制限制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在部门分割的体制下,不同部门分别推行的各种政策资源因受相关制度约束而难以整合,造成相关政策资源得不到有效运用。
  三是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欠缺。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习惯于“管治”而不是“服务”,未能建构适应新时代城乡社区实际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时,缺乏合适的组织依托。长期形成的服从意识和依赖思想,弱化了城乡社区居民群众的自我服务能力。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式微和公共财政支持的有限性,使得城乡社区服务缺乏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城市社区工作者的高流动性,造成城乡社区服务队伍的不稳定和专业服务人才的严重短缺。这些成为制约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着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
  四是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不平衡。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社区的治理能力极不平衡。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基于两类治理体制,在治理能力上呈现出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中,管理、服务、安全这三个基本方面的能力不平衡。社区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社区服务供给、社区安全保障能力相对薄弱。
  社区治理能力的不充分、不平衡向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已经成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长远来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充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