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5月中期

我国不同时期乡贤领导力的来源与提升策略/张贵群 张 欣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贵群 张 欣 日期:2018-06-07 17:31:36
而这种能力和影响力的含义是什么?特质理论认为,它是先天或后天习得的性格特质;行为理论认为,它是一种有效的领导行为;权变理论认为,它是领导者在不同情境特征下表现出的领导风格。近年,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领导理论,如用领导与成员的交换关系、领导向成员阐释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以及领导个人魅力对成员的吸引等来解释领导力。可以看出,对领导力的研究正从笼统的特征表述到具体的行为指征、从精英观向大众观、从政府领域向社会领域进行转变。
  (三)乡贤领导力
  实践证明,每个领域、每个群体都需要领导力,乡村也不例外。基于对“乡贤”和“领导力”两个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乡贤领导力”定义为“生活工作于当地或对当地有贡献的人,凭借其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实干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在处理乡村事务方面引导人们追随的能力和影响力”。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乡贤领导力及其来源有不同的认识。
  二、不同时期乡贤领导力的来源
  根据乡贤的历史发展过程,笔者将其概括为乡绅阶段、地方精英阶段和乡贤阶段。通过对这几对相似概念的对比,发现乡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人物构成、界定标准上不尽相同,其领导力的来源也有所区别。
  (一)封建社会时期乡贤领导力的来源
  自秦朝设置郡县开始,便实行“皇权不下县”“乡村靠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秦晖将古代乡村自治模式总结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4]。这一时期,乡绅被视为乡贤,成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实际领导者。这些乡绅虽然没有政治上赋予的官职,但是与国家政权及科举制度联系密切。那些通过科举考试中榜却因无空缺官职而无法入仕的及第士子、长期落榜的士子、告老还乡的官员等构成“乡绅”这一群体,因而乡绅也常常被称为士绅。一方面,他们长期修习儒家之学,忠君爱国思想根深蒂固,深受中央政权的信任,成为中央政权在地方的代理人,帮助中央政权维持乡村秩序,完成赋税征缴、户籍管理等具体事务。另一方面,他们博学问、明事理、辨是非,在众多“白丁”中深受尊敬。再加上他们拥有上层社会的人脉关系,可以很好地向官方表达乡民的呼声,因此成为民众的代言人。这样,乡绅在国家与地方、上层统治者与民众之间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由此官僚集团自上而下的统治与乡绅群体自下而上的自治实现了无缝对接,促进整个封建统治的有机运转。这一时期,乡贤的社会影响力、领导力主要来自他们作为绅士的半官方身份,来自他们的知书明礼,来自他们能造福乡里。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从根本上说,以乡绅为代表的乡贤,其身份来自政府的赋予,在阶级属性上他们不是封建地主阶级,就是地主阶级的附庸,当中央政权和乡民的利益产生矛盾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乡民,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从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乡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乡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一批品行低劣的乡绅依然要从中牟利可以得到印证。
  (二)新中国成立后乡贤领导力的来源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阶级身份和政治归属的敏感性,乡绅群体属于被批判的对象,这一群体的权势地位土崩瓦解。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