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8年4月中期
中原经济区共享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张国选 程恩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国选 程恩富
日期:2018-06-06 17:54:10
人才作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中原经济区人才质量,优化中原经济区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区。通过第一产业支持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反哺第一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支撑服务第一、第二产业,实现充分就业。中原经济区各政府要强化责任,实施更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打造覆盖面广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原经济区应建立更加广泛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系统,以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排斥与信息壁垒。各级政府要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区情和市场经济机制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能够发挥中原经济区劳动力数量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支持中原经济区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要加大对中原经济区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保障城乡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均等,提升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能力,做好社会保障,强化中原经济区弱势群体自我造血功能;健全中原经济区促进就业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对中原经济区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援助,提供及时实用的就业信息,建设由政府扶持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原经济区必须提高工资收入来维护广大劳动者最根本的利益,以劳动权的充分实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初次分配加大劳动报酬比重,让劳动收入体现劳动者的真正价值,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实现劳动者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四)建构和谐享有体面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
建立共享发展的“善治”机制,确保均衡性分享财富机会,让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受益且多收益,是中原经济区共享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共同富裕的起点。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要有消除贫困的自信心和可行的发展思路,既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提升扶贫的科学性,更要激发发展内生力,调动困难群众脱贫积极性。为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保障中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应秉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社会保障体系要以“重视医疗、关注住房、保障最低生活标准、改善教育”为逻辑路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根基支撑,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实践指向,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重要内容。[5]中原经济区社会保障体系要立足河南省情,加大资金投入,广布社会网点,方便群众生活,程序设计要人性化、政策保障要法制化、资金筹措要社会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社会资本关注社会保障事业,支持保障事业、参与保障事业,破除体制障碍,为建立中原经济区社会保障基金融资机制保驾护航。
(五)健全注重民生人民至上的干部考核机制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强化共享发展的价值导向,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将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生态文明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把共享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的基石,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与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必须注重社会财富分配的均等化,淡化GDP的衡量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