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追随力要素研究/刘晓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晓燕 日期:2017-10-16 09:19:59
走出家庭的狭小圈子,主动去组建或参加各类社会组织。
  四是提升公民能力。诚如阿尔蒙德等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当官员出于担心不采取行动的后果而采取行动时,我们才认为某个群体是有政治影响能力的,并是决策的参与者之一。如果个人能够行使这样的影响,我们即认为他是有政治能力的;或者,如果他相信自己能够行使这样的影响,那么他就是有主观能力的。”[4]可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不仅仅需要其主观意愿,更需要其产生实际的影响力,而这种实际影响力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表述为其追随效力的产生,因此,“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中公众追随力与公民能力具有密切联系。要提升公众追随力,首先,需要公众改变对公共事务的冷漠态度,唤起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在改革年代里,人们不禁呼吁有教养的、以功绩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也同样需要谙熟宪法、热心公共事务、见多识广的公民。这种公民精神的观念主张公众不应该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而且应该追求公共利益。”[5]其次,搭建公民参与的平台,推进公民的组织化参与。推进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要搭建起公众参与的平台。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公众双向沟通的载体,起到了良好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顺畅的渠道,积极协调多元利益,满足多元主体的诉求,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再次,要提高公众的判断力。对于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盲目听信非权威渠道的舆论,通过合法渠道理性参与社会治理。
  五、结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社会治理体制的论述明确了在社会治理中党委的领导角色以及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追随角色,从而也就产生了这一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追随力要素研究。我国“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追随力是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社会治理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具有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和多层次追随力协调与融合的特征。这一追随力既包含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单个组织或群体的追随力,又包含这三者的追随力的合力。向心力、决策力、执行力、判断力、协同力、服务力、发展力和创新力是“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追随力要素,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治理主体的追随力都包含这些要素,但鉴于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角色和职能不同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不同,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的核心追随力也不相同。在明确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追随力要素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加强党委的领导力、发挥政府的双重角色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提升公民能力等路径提高各治理主体的追随力,并强化各治理主体追随力的协调和融合,形成更强有力的合力以提升党委领导力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原涛,凌文辁.追随力研究述评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69-780.
  [2]许晟,曹元坤.“追随力”三概念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11-216.
  [3]孙涛.论党委领导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46-50.
  [4]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伯.公民文化—&mdash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