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网络场域中城管舆论的风险特征及治理路径/王中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中杰 日期:2017-10-13 17:51:16
本位思想影响,视自身为舆论主体,社会公众为舆论客体,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统摄与管制,舆论主体处于利益博弈的强势地位,而舆论客体则处于弱势地位,支配资源的差异性导致两者之间话语竞争力明显不对等,难免引起部分公众对政府及其城管部门“城管事件”处置结果的质疑与失信。因此,政府及其城管部门必须转变对城管舆论的处置方式,摒除管控思维,审视舆论治理的复杂性,实现从传统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以客观中立的姿态向舆论客体(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建构主体交往理性,实现话语对等,既不遮掩部分事件中城管执法者的不当行为,也不夸大个别事实,避免陷入城管负面舆论的恶性循环中。
  第二,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引导转变,建构能动引导模式。事件导向的引导方式主要是城管舆论危机发生后,政府及其城管部门才开始信息调控、处置舆论,缺乏舆论的预警及应对机制,表现出体制性迟钝。因此,城市政府及其城管部门需要建构能动的城管舆论引导模式,把握好城管舆论的度、时、效,主动研判预测城管舆论信息,主动介入城管舆论议题设置,主动公开“城管事件”真相,主动把握主流话语权。坚持城管舆论的正面宣传与监督的辩证统一,舆论治理主体应保持高度的理性自觉,能够主动把握好舆论应对的“黄金24小时”,形成城管舆论治理多维同步之形态,建构起城管舆论能动的引导模式。城管舆论的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不断地进行双向互动,形成协调、顺畅、融合、和谐的局面,从而构建起城管正面声音增强、负面声音减弱的良性生态舆论环境。
  第三,从单一治理向协同共治转变,建构多元共治格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变量的多元性也决定了其治理模式必定是开放式和参与式的治理模式。[6]传统城市政府及其城管部门在面对“城管事件”舆论治理中的单中心管控模式往往过于依赖职能部门自身,忽视了社会治理的其他力量,导致其在互联网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城管舆论治理时显得力不从心、寡不敌众。因此,城管舆论的治理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弥补政府及其城管部门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及弊端。城管网络舆论的协同治理,应该以政府及其城管部门为舆论引导主体,联合社会组织、意见领袖、草根代表等舆论引导辅助体,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治理资源并发挥其功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协调互动、多维互动,形成城管网络舆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总之,城市政府及其城管部门要摒除传统舆论管制的惯性思维,冲破传统官民差序化舆论场域的二元藩篱,转变城管舆论治理理念,把握治理向度,实现治理转型,改变治理策略,形成与现代化治理理念相适应的城管舆论治理规则与治理体系。
  三、城管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现实路径
  第一,健全城管网络舆论的治理机制,提升舆论治理能力。一是要建立城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城市政府及其城管部门应该设置专门的城管新闻发言人,可以由分管市长—宣传部的分管领导—城管局的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一级指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实现舆论的整体性治理。二是要完善城管舆论应对的监控机制。城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监控技术提高对城管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处理、保障能力,及时掌控舆论衍化形势,做到发现危机及时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