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启示/王飞飞 张生太 张聚良 韩 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飞飞 张生太 张聚良 韩 金 日期:2017-10-13 16:37:51
,大幅度地增加了受益人数。德国还建立了继续教育法律体系,推行了继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继续教育的支柱。法律明确规定,德国各类企业应承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与责任,而“双元制”职教模式以能力为本位,课程的设置、内容、评价与实施都与市场就业岗位需求密切配合。[5]2013年4月,德国颁布了工业4.0战略计划。2014年5月,提交了《2014年德国研究与创新报告》,全面介绍了两年来德国的股权期权制度是最有效、最先进的激励人才的机制,股权和期权是紧密结合人才与公司的一根纽带。此外,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采用立法手段强制推进的,实行权责一致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保障机制的效率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除了联邦政府,德国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州还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
  二、对我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的启示
  我国政府虽然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为人才的不断涌现创造条件,然而在总体发展上,我国人才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数量上也远远不够,人才作用的发挥还有待加强。在人才培养中,我国人才开发政策虽然注重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但忽略了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在人才引进方面,受体制内外的限制,无法完全转变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中主导的现象,人才后劲不足且无法充分合理利用。[6]通过对人才政策的比较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一些专家学者的思考建议,提出对我国在人才开发管理策略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人才培养政策启示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由培养目标、制度、过程、评价四部分组成。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多重培养方式的模式,不断改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才开发政策虽然注重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但忽略了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缺少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通过对美、日、德人才培养政策比较可以看出,三国的人才培养政策各具特色。美国不仅高度重视高校教育、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继续教育、教育与市场结合等方面也非常注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也有很多成效突出的做法。对比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侧重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打破传统思想的制约,转变政府角色,探索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在传统思想的制约下,受政府主导的影响,人才流动存在障碍。我国对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按照传统干部的身份标签进行管理,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倾向的现象严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地方和部门的人才在名义上有流动权,但实际上根本不能按照个人意愿和专长选择单位和岗位,造成许多地方、部门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活力不足,人才使用效率偏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构建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协同、联动的政府人才工作统筹系统,将政府本位、权利本位、官员本位让渡为市场本位、人才本位[7],政府管理中之所以出现碎片化问题,是因为各部门仅关注自身的偏好、利益,使得部门之间沟通困难。因此,只有推动和加强政府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