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政府过程视角与领导干部调研活动的类型、特点、功能探讨/丁远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丁远朋 日期:2017-04-26 15:57:38
化特征。此外,由于绝大多数调研活动都与决策有关,为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也被邀请加入调研组,组成专家团队,从而使得调研组具有专业化特征。
  (三)调研活动呈现“对口”特点
  “口”是中国特有的政治术语,是指“政府工作的某些领域”[4]。调研活动的“对口”,顾名思义,是指党政各级领导及部门根据自己负责的领域,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下级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掌握情况。由于政治活动会受到政治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调研工作“对口性”的运行逻辑与中国政治中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1.政府纵向间的职责同构格局。所谓职责同构,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通俗地讲,就是在这种政府管理模式下,中国每一级政府都管理大体相同的事务,相应地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为“上下对口,左右对齐”[5]。这种职责同构的纵向府际关系格局,使得各个领域的部门几乎都有自己的下级,并且上下级的职责近乎相同,从而形成机构与职责的“双对口”。这种“对口”下级的存在,不仅为上级领导的调研活动提供了素材和基地,同时也承担了调研活动的某些准备及接待等工作,从而为领导干部调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活动平台与组织基础。
  2.归口管理体制。归口管理体制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党通过党内职能部门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制度”[6]。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分散主义与地方主义,中共中央将政府工作划分为财贸、政法等各个“口”,并建立相应的分党委进行领导,以强化中央权威,形成了归口管理制度的雏形。在中国政治的实际运行中,政治局常委分工负责各个“口”或重要“口”,政治局委员或书记处书记也可以担任其他“口”的负责人。归口管理体制是形成“对口”调研的重要体制因素。这种归口管理制度与职责同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到党和国家机构的设置,还促进了自上而下“条条”关系的形成,直接增强了党政各级部门管理内容的上下“对口性”。由于政策的制定、宣传与贯彻等都与调研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归口管理体制作用到调研活动上,强化了党政部门调研活动的“对口性”。
  3.分管型副职模式。与上述归口管理体制相适应,中国各级组织团体在副职设置问题上普遍实行的是分管型副职模式。在中国政府的架构中,除了设置一名行政首长之外,还会同时配有若干行政副职,形成“一头多元”的现象。作为行政领导层的一部分,这些副职除了协助行政首长进行决策,还直接负责或分管某个领域的具体业务,发挥重要的管理功能。换言之,政府中的副职往往都是某个“口”的分管领导。当他们负责的领域与党的归口管理中的“口”重叠时,他们要对管理该“口”的党的主管领导负责。分管型副职模式也是增强调研活动“对口性”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机关中正副职领导的工作与分管领域都有明确划分。在党委归口管理机制的压力作用下,分管各自领域的负责人会聚精会神地抓好自己“口”的管理与建设,因此其相当部分的工作内容很自然地指向了与自己所对应的下级“口”,从而使得“对口”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