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2月中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区协同治理的行动逻辑/朱卫卿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卫卿 日期:2017-03-16 11:45:46
台。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除了作为传统的基本生活单位之外,社区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其治理主体由单一状态向多元状态转变成为现实所需。社区是个“非行政权力空间,在这种扁平化结构中,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体现为制定规则的资格”[9]。在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确保社区党组织在其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建立社区协同治理公共事务协商机制,是对社区事务公共性扩散的价值性回应与工具性应用。治理主体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和达成共识,是公共事务协商机制形成的重要前提。要赋予社区协商机制有效性,就要涉及协商机制的产生问题,接受协商机制的行为主体不断相互沟通以达成共识。
  第三,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商。社区协商是“社区规则社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就成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治形式”[10],以党组织作为主导的多层次协同治理模式,按照党的领导、政府总体负责、经济与社会组织协同、公民广泛参与的逻辑,成立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机构,如社区议事会议、社区代表会议等,邀请社区内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居民代表与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参与面对面的对话协商,共同谋划、协调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有力促进社区共治,深化社区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自生自发秩序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保证协调治理的机制得到长效运作。有学者认为,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为了推动社区发展而影响社区共同事务、公共利益的行为与过程”[11]。实现社区治理目标,对特定社区公共事务以及生活中民事纠纷等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厘清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逻辑进程,实现政府、社区、居民、各类组织之间的有效互动,需要坚守基层党组织服务型功能定位,诊断目前中国共产党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扩大社区群众的政治认同是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构的前提,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关键性作用是激发社区协同治理的活力之源,协调党组织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关系是推进协同治理良好效果达成的必由之路,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协同治理的民主化参与机制则是贯穿整个社区协同治理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要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并且确保中国共产党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努力使社区协同治理成为一种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桑玉成.从社团发展看协同治理[J].探索与争鸣,2008(6):27-2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1.
  [3]向俊杰.协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趋势[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6):19-22.
  [4]俞可平,李侃如,等.中国的政治发展——中美学者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1.
  [5]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6]鹿斌,金太军.协同惰性:集体行动困境分析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5(4):72-78.
  [7]张振波.论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5(1):58-61.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