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1月中期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治理社会的战略选择/田瑞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田瑞华 日期:2016-12-08 11:20:42
提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的本领。由此可见,社会管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直重视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的内容界定为社会管理与民生两大方面。此次会议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体制机制创新要求,相对于以前的战略举措,主要增加了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等。随着历次党的重要会议的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内容逐渐丰富。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对一些具体工作做了部署和强调,即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至此,社会管理的对象和主要任务基本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领域从体系构建、体制创新、制度完善、机制改革及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社会管理的战略体系和创新目标。可以说,社会管理的整体战略基本形成。
  (四)第四阶段:社会管理战略提升并确立社会治理战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治国理念,社会管理仍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社会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责要求,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在这次会议上,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平行于经济、文化和生态的战略独立成章,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主要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项任务。史无前例地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系统、依法、源头和综合施策的四个坚持原则。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党的历次会议在宏观上作了战略部署,本次会议则作了详细部署,从支持、脱钩、重点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有利于指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增加了心理干预机制和建立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第一次提出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在信访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是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特别是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使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有了明确的机制、制度和法律保障。第一次对食品药品作了战略部署,提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在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战略中补充了“严密”两个字,强化了要求。在网络空间和国家安全方面,主要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社会治理领域的相关战略进行法制建设的部署,指出加强社会组织立法,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法律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至此,社会治理的战略布局逐步向精细化和系统化发展,社会管理战略得以提升并确立社会治理战略,一个多元互动、上下联动、系统协调、公正法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
  三、结论与思考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发展历史,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管理逐渐引起重视,在历次党的重要会议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创新,并实现了向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