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3月中期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的历史考察及改革思考/王宝林 丁晓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宝林 丁晓春 日期:2016-04-07 16:08:36
月1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主张首先进行党自身的领导制度改革,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来克服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从此,发展党内民主就成为推动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
  2.制度变迁的发展过程。思想准备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一阶段主要是干部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进一步消除“左”的影响,为干部制度改革打下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针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状况,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党的十二大以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了实际存在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促进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揭开了我国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序幕。
  单项改革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干部储备制度、干部下派制度和选调制度,使干部队伍“四化”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1986年,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并逐步开展干部工作的民主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同时,以《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为标志,以企业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为试点,逐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单项改革,建立了干部考察制度、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试行领导干部试用制、聘任制、任期制、招标竞聘制及公开选拔干部制度等。
  体制改革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日益紧迫的要求。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全党日程,并且把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对国家干部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将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干部、企事业干部和科技人员分别纳入不同管理范围,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公开、透明和群众参与程度,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1992年,中央组织部宣传和推广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选拔领导干部的经验,全国各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规模不断扩大。
  配套改革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以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管,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总目标为标志,我国的领导干部制度改革进入了完善制度、配套改革的新阶段。1995年,中央制定并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贯彻实施《条例》的配套措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正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结合中央《条例》,各地在干部绩效考核、“双推双考”、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及干部交流、监督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