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3月中期

“新共享”形态及组织影响解析/武 涛 刘叶婷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武 涛 刘叶婷 日期:2016-04-07 15:59:13
向多维转变。在“新共享”形态下,成员个体不再是单纯被动的受权威影响者,在认知盈余的大框架下,成员个体对组织的认识和自身价值的认知越来越个性化。同时,由于处于与用户接触的第一线,其可以成为组织的第一信息源,这些信息源在相互关联后又会自动结成不同的社群,进而集体发声,从而对组织决策、领导模式等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领导者的权威性。
  (五)组织成员的“去忠诚化”
  互联网体系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强制性的中心,社群自组织模式逐渐出现。这些社群既可以以实体模式存在,也可以以虚拟模式存在,但其存在的共同点是基于相同的兴趣和喜好,具有高度的自治特性。原来“他组织”内有创新力的成员利用移动互联网纷纷对外建立或加入社群自组织,并利用社群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外进行认知传播。在这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下,组织成员不再忠诚于组织,而是忠诚于知识,组织中的成员个体以知识为导向自行聚合,并以知识图谱和价值观为索引,知识就成为社群的坐标系。因此,在信息社会“新共享”形态下,会出现大量的个体知识劳动者,这些个体知识劳动者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组织,他们依靠的是专业化生存,其所忠诚于职业化,而不再是领导权威。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在此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围绕经济、技术、资源和能力四要素探索构建一个全新的“新共享”发展模式,有助于释放更多红利,如数据、制度、创新等,以此增加社会共享能力;有助于在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有助于让每个人都成为价值创造者并积极参与。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等模式的引领下,“新共享”形态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的形成,催生了新范式的诞生,变革了原有的组织架构,创新了领导力模式。未来,随着“新共享”生态的日趋完善,大到整个社会,小到小微企业,不同的组织机构将通过各个灵活创新的“共享+”形态,汇聚多方资源,实现多赢目标,从而推动组织结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贵浙.共享的经济与社会意义[EB/OL].http://www.ccw.com.cn/article/view/93052.
  [2]故敏.从分享经济中寻找新的增长点[N].中国青年报,2015-09-21.
  [3]王鸿谅.超级社交货币[J].三联生活周刊,2015(14):32-36.
  [4]刘益,陈静,代晖.组织结构:内涵、维度与形式[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6):78-80.
  [5]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10大新思维[EB/OL].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148601.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