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班子“多手问题”治理与责任机制优化/何 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 威 日期:2022-03-10 11:31:02
  【摘  要】领导班子“多手问题”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难以精准界定的困境,其产生与科层制的集体议事和网状运行具有密切联系。领导班子“多手问题”往往伴随着责任场景复原困境与事件问责追究困境,会诱发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推脱,损害责任担当的公平正义性。为此,应对领导班子“多手问题”进行积极治理,实现责任机制优化。在责任主体方面,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树立客观性理念;在责任制度方面,要完善责任界定与责任追究机制,保障精准问责;在责任监督方面,要强化监察部门的监督权力,减少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推脱现象;在责任开放方面,要引入社会监督主体,以开放决策治理“多手问题”。
  【关 键 词】领导班子;“多手问题”;领导干部;责任推脱;责任机制
  【作者简介】何威(1986— ),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2)02-0009-03

 

  一、“多手问题”基本概述

  在国家治理中,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对提升治理水平与治理效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一把手承担主体责任,并不意味着副职无责任,在领导班子分工协作情境下,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对管理工作负责。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应对管理决策、突发事件、工作失误等负多大程度的责任呢?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学者Thompson形象地提出了“多手问题”的概念,用于描述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在政府部门中的分配困境,即政府决策是受不同主体影响产生的,当政府决策出现偏差时,政府往往陷入责任归属困境,无法精准界定各主体应该为政府决策失误负多大的责任。[1]
  “多手问题”往往产生于科层制中,因此,其出现主要是科层制的组织结构造成的。首先,集体议事。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政府决策通常都会以集体议事形式进行,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够对相关决策发表意见、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决策是“公共”影响的产物,因此,当决策出现问题时,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不会认为自己应单独为决策失误承担责任。其次,网状运行。一把手负责制的假设前提是科层制运行严格遵循着“命令—服从”关系,但实际上,组织运行并非时刻呈现出层级特征,上下级之间往往相互影响,不同层级之间更像是一种相互交织的网络关系,一把手负责制、集体负责制都未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具体责任进行清晰界定,由此产生“多手问题”。
  “多手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领导班子成员的社会性。领导班子成员不仅是整个社会网络中的节点,也是领导集体、科层制网络中的节点,各节点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连接的状态,每个节点的行为与决策都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即使一把手决策也是如此。这种社会性影响与网络连接虽然增加了责任界定的难度,但并不意味着平均分责、集体担责、一人担责是合理公正的。为此,应积极寻求“多手问题”困境的突破点,实现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分配的公平公正,通过责任的清晰界定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担当与作为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科学决策与积极作为的能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