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治理的内卷化趋势及其生成逻辑与消解措施/曲 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曲 艺 日期:2022-01-25 17:19:19
  【摘  要】基层治理主体在行动中的复杂化、精细化特点同步加剧了治理过程的繁杂与细化,引致治理弹性下降,容易出现小事放大、喧嚣治理、小心翼翼、过度投入、路径依赖等内卷化趋势。究其根本,在于治理元素叠加、多元目标叠加、多类制度叠加、多方权利叠加。消解如此内卷化趋势,应改变“不出事”理念,破除创新“不等式”,并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条块关系。
  【关 键 词】基层治理;内卷化;基层政府;社区;体制
  【作者简介】曲艺(1986— ),女,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边疆地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SH027)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3-0019-03

 

  基层治理的理想状态是“问题不上交”,通过内部管控、约束与应对实现对具体事务的妥善处理,少一些行政色彩而多一些社会力量,以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路径措施的丰富化。基于此,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也衍生出更多的治理元素,以社会组织、协商对话和信息共享为典型代表的创新措施就是明显表征。多元治理带来了力量与方案“红利”,但各主体之间对话、行动与分享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基层治理过程变得越来越精细,原本很小的问题很可能因为牵涉多方主体而变得复杂,导致治理效率下降。制度化、规范化和形式化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居委会的行政色彩,社会组织对于政府指示甚至权限力量的依赖也使得其独立性减弱。[1]这更进一步抑制了基层治理效率,引致内卷化问题。

  内卷化的本意是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戈登威泽、格尔茨等学者基于利益关系、组织功能、形式路径、内部运作等不同视角,将内卷化解读为一种更加结构化、复杂化、形式化的特征表现,引致治理弹性日渐弱化且容易形成定式思维。[2]关注到基层治理所表现出的内卷化特征,正是在于其在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形式化的过程中,固然实现了治理思维的理性与谨慎,但日渐复杂和精细化的过程也导致烦琐和僵化,严重抑制了治理效率甚至使治理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恶性循环。如何在提升规范性的同时兼顾效率,避免权力下放过程中的内卷化,就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基层治理中的内卷化趋势
  从事件或问题的严重性、波及面来看,基层之事往往并非大事件,而是事关民众生产生活的日常琐事,治理过程既需要满足具体诉求、兼顾多方利益,也需提升反应速度、应对效率。但伴随基层治理过程的严谨化、规范化、细致化,治理效率与应对速度却明显降低,参与治理的各方力量也更加克制收敛、理性平和,表现出小心翼翼的特点,唯恐言行有误而激化矛盾。从内卷化的内涵、定义出发,各方治理主体在行动中的复杂化、精细化特点事实上就会同步加剧治理过程的繁杂与细化,引致治理弹性下降。具体而言,基层治理中的内卷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小事放大。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过程必然导致不同立场视角与利益诉求,容易使得原本并不严重的小事在经过多元解读和充分思考后变得复杂。这并非事务本身复杂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