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抑或劳模:荣誉激励价值回归与路径优化/杨 楠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 楠 日期:2021-03-22 09:25:34
  【摘  要】领导者不宜当劳模,这是由领导者与劳模各自的角色属性决定的。但领导者当选劳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领导者的不良面子观、下属的功利主义逢迎、劳模评选制度与流程偏差等造成的,很容易产生领导者态度与行为偏差和下属不满情绪的积攒。为实现管理的“帕累托最优”,领导者应将劳模评选视为荣誉激励的重要方式,而不是自己去争夺的面子。领导者要积极优化劳模的荣誉激励路径,规范劳模评选流程,增强荣誉激励的公平性;完善劳模评选考核机制,提升劳模激励价值;营造良性组织文化,树立能力导向思维意识;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满足下属多元需求,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
  【关 键 词】领导者;劳模;荣誉激励
  【作者简介】杨楠(1986— ),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3-0005-03

  
  一、领导者能当劳模吗
  在2003年曾出过“领导弃官当劳模”的新闻,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当选“五一劳模”竟然主动降职与一般百姓去争夺荣誉。事情败露后相关领导干部受到了严肃处分,但其他领导干部并没有因这件事吸取教训。劳模对一部分领导者来说似乎就像是一个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那领导者能当劳模吗?本研究认为,领导者不宜当劳模,这主要是由劳模和领导者的角色属性所决定的。
  劳模就是劳动模范,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精英、代表、楷模、脊梁,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劳动者选举出的最为优秀的代表。因此,劳模的主体应该是劳动者,只有劳动者成为劳动模范才能够展现劳模这一称号、荣誉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够形成一种感染力、号召力。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是劳动者成为劳模的基本标准,邓稼先、王进喜、郭明义等这些响亮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旗帜与写照[1],体现了劳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性力量,是对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的一种激励。
  如果劳模由领导者担任,就失去了原本的意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自我牺牲、勤政务实等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备品质。如果领导者成为劳模,那就与百姓期望和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相悖,也与其领导角色不相符。然而,领导者当劳模的案例举不胜举,在有些地区还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劳模行政化的问题,劳模评选并不是在选举劳动模范,而是成了以领导职位为依据的论资排辈,偏离了劳动荣誉的原有内核,是对普通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伤害。因此,领导者是不适宜当劳模的。
  二、领导者当选劳模的原因与影响
  (一)领导者当选劳模的原因
  1.领导者的不良面子观。在中国,爱面子的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有人严重有人不严重。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大不相同。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的升高,面子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一些人也因此会借助更多的手段去维护面子、获取面子。按照这一逻辑,领导者往往是更爱面子的,而当选劳模也是领导者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