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疲态治理”的典型表现、根源与治本之策/卞 超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卞 超 日期:2021-03-22 09:20:08
  【摘  要】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治理陷入“疲态治理”怪圈,在高强度的任务、高频次的督查、高压力的问责、低激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人少事多、疲于应对,权小责重、疲软无力,效率低下、疲弱不堪等典型疲态表现。要破解基层“疲态治理”怪圈,就要转变基层治理方式,从压担子到引路子,推进目标责任清晰化;从重形式到看实事,推进督查考核管理科学化;从严追责到给位子,推进担当激励常态化。
  【关 键 词】基层工作;“疲态治理”;督查;问责
  【作者简介】卞超(1985— ),男,中共河北沧州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3-0018-02

 

  一、基层“疲态治理”的典型表现
  (一)人少事多,疲于应对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要战场,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落地,关键看基层工作到不到位。基层干部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国家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由于对上要交代,对下要负责,基层工作通常头绪杂乱、任务繁重,“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同时,任务重、压力大还使一些基层单位陷入留不住人、引不来人的困境,更加剧了基层事越多人越少、人越少事越多的恶性循环,导致基层工作长期紧绷运转,干部疲于应对。
  (二)权小责重,疲软无力
  基层不仅任务繁重,也是指令下压、责任下放、问责下沉的主要对象,各类考核、检查、督导层出不穷。基层工作稍有纰漏,就可能招来问责大棒,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少出错、不出错,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照本宣科,不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消极怠工求工作安稳。面对各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密集频繁的督查考核,一些基层干部在限期完成工作的重压下,产生了完成就是胜利、过关万事大吉的应付心理,造成了基层工作的疲软无力,最终使党和国家的政策难以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效率低下,疲弱不堪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群众诉求不断增加,基层干部也面临着工作转型和能力升级的需要。但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学习提升的积极性,缺少充电时间和培训机会,存在忙来忙去干不好的现象。面对上级指令和群众需求,基层干部有的面对新形势、新事物跟不上,有的因为专业素质欠缺不会干,有的因经验老化干着急,滋生了工作效率低、反应慢、不担当、混日子等现象。基层干部的能力不足弱化了基层治理能力,成为基层开展工作的短板。
  二、基层“疲态治理”的产生根源
  (一)高强度任务
  基层是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基层来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完成上级部署,基层工作原本就十分繁重。但一些上级领导和部门对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现实困难视而不见,仍然盲目增添各类会议、报表、材料等华而不实的砝码,靠层层加码不断向下传导压力,导致出现了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完成高强度任务,工作连轴转、从早忙到晚,时间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