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的常见因素及调适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崔金奇 陈希娟 日期:2019-07-08 10:53:38

 

  【摘  要】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既有社会和单位的外部因素,也有年轻干部自身因素,还有内外因相交织导致年轻干部频繁流动等复合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调整年轻干部的来源、“宠”“锻”相结合、构建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年轻干部自我调适、解决好干部频繁流动问题等方面入手。
  【关 键 词】年轻干部;“宠儿”;“弃妇”;学习;压力;调适
  【作者简介】崔金奇(1973— ),男,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陈希娟(1986— ),女,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BZH007);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应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7SJGLX088)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3-0021-03
 
      年轻干部往往接受高等教育时间长、学历高、思维开阔、创新能力强、富有朝气,一入职就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重视和照顾。但有些年轻干部并没有期望中那么突出,甚至有的还比较浮躁,逐渐由“宠儿”沦为“弃妇”。分析年轻干部从“宠儿”沦为“弃妇”的影响因素,提出合适的调适思路,有助于年轻干部群体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年轻干部从“宠儿”沦为“弃妇”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年轻干部来源不够合理。近年来,我国年轻干部主要来源于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选拔而来。公务员考试中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而这两门考试是可以通过重复训练和技巧练习获取高分的。面试主要采用结构化面试,答案比较标准化、程式化,有固定的格式模板。虽然统一标准利于考官把握尺度,对所有考生相对公平,但缺少与面试考官的多维沟通,很难体现考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有些年轻干部应试能力比较强,实际工作能力比较差,影响了年轻干部的整体形象,也为年轻干部沦为“弃妇”埋下了伏笔。
  2.盲目追求“干部年轻化”。中央一贯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但各地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盲目追求“干部年轻化”的现象,把干部年轻化理解为“干部低龄化”。一些地方甚至“唯年龄是举”,对年轻干部降低选拔标准,不注重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干部所必备的德行和必要的岗位历练及履职经历。[1]一些被提拔的年轻干部在提拔前也没有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成绩,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带病”的年轻干部被提拔。这也是有些年轻干部被提拔后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3.只注重提拔,忽视后期培养。很多年轻干部都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出了校门就进了机关门,这样的“三门干部”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基层工作经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实践和社会阅历,单位的后期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