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舆论反腐定式:从私德到公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杨 段鑫星 日期:2019-03-22 11:13:35
  【摘  要】近年来,舆论反腐在逻辑上总体表现为从私德问题到公权问题的推演过程。这一舆论反腐定式对领导干部有四点启示:一是领导干部应加强公众形象管理以扭转认知偏差,二是领导干部应创建良性对话渠道以缩短权力距离,三是领导干部应大力发扬民主精神以增进官民互信,四是领导干部应不断强化私德修养以确保德才兼备。
  【关 键 词】领导干部;私德;公权;舆论;反腐
  【作者简介】李杨(1993— ),男,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艺术;段鑫星(1964— ),女,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艺术、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03-0013-03
 
  近年来,舆论反腐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形式,民间舆论为察觉领导干部公权滥用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曝光领导干部私德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公布调查及处理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舆论反腐奉行的推导逻辑是:如果领导干部存在私德问题,那么必然也存在公权滥用的情况。这反映出:舆论倾向于对私德有问题的领导干部预先进行有罪推定,对于当事人给出的澄清、解释,舆论也持怀疑态度。那么,私德问题是否真的与公权使用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
  从事实角度来看,2004年至2013年初的网络舆论反腐事件中,生活作风问题超过60%,是网络曝光的焦点内容。[1]这些都指向了私德与公权之间的某种关联性。从理论角度来看,首先,个体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深深植根于思想感情之中,成为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而领导干部在私德上存在的问题多数也会在其公权运用方面有所反映;其次,领导干部的私德问题如生活腐化、作风奢靡、不正当男女关系等多以公权滥用为基础,因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薪酬水平并不能满足其奢华的生活,而其掌握的公权恰好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再次,在优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对个体在私人生活场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在公共工作场域提出的道德要求具有较强的同质性,私德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在工作领域中的道德表现。
  因此,综上可知,以私德问题推断公权问题并非主观臆断。私德虽不直接决定公权的使用情况,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私德对于公权使用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一、舆论反腐定式的成因
  (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日渐提高
  首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力挽狂澜的气魄将反腐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社会对于贪腐问题的认知不断深化,腐败成了触动民众神经的敏感问题。其次,社会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民间媒体,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加之当前社会相对宽松的舆论氛围,都为人民群众充分表达意见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再次,广大群众对于“公权力并非私人权力”这一点有了共识性认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已经深入人心,群众对于不正当的权力使用现象不再沉默失声,而是敢于站出来揭露领导干部的恶行。最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政府作为推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