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扶贫干部“心不在焉”的典型表现和治本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 科 日期:2018-12-20 11:32:28
  【摘  要】精准扶贫过程中,部分干部表现出显著的“混”一线、“出”成绩、“攒”经历、“消”任务的“心不在焉”之态。这源于其责任感缺失、服务本心不足、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业务水平欠缺。要根治精准扶贫工作乃至整个基层工作中部分干部的浮躁、敷衍之态,就必须引导干部坚持变为先,工作中沉得下、稳得住、挑得动。
  【关 键 词】扶贫干部;功利主义;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陈科(1984— ),男,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及高校师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36-0012-03
 
  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尤其强调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希望通过干部点对点的帮扶、引导来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但部分派驻的扶贫干部工作浮于表面,将帮扶工作停留于简单的捐钱送物,试图以“短平快”的项目迅速满足考核要求,从而实现被进一步提拔的愿望,在扶贫工作中表现出显著的“心不在焉”之态。扶贫干部对于自我利益的精打细算和岗位职责的百般推诿,将严重危及整个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立足根基。如何根治精准扶贫工作乃至整个基层工作中部分干部的浮躁、敷衍之态,已成为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扶贫干部“心不在焉”的典型表现
  1.“混”一线,身动心不动。部分干部将精准扶贫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数量对应和行为点对点,个人虽深入一线长期与贫困户同吃住,实现了形式上的“一对一”,但心思却未倾注于贫困户具体问题的解决和致富技能的培育上,看似忙忙碌碌、事事过问,实则只是身动心未动的机械参与,其所抱有的心态也只是“混日子”状态下的等待考核结束和完事交差。
  2.“出”成绩,心动身不动。相较于身动心不动的不作为,这类“心不在焉”的扶贫干部并非不为脱贫花心思,反而是心思过多、过于花哨而实干不足。这类干部首先关注的并非贫困群众致富技能的切实掌握,而是短期内个人成绩的显著呈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扶贫干部往往绞尽脑汁,或是直接购买相关物资,营造贫困群众已经通过劳动脱贫的假象;或借助少数“成功”脱贫个例,大肆宣传正在推进且效果“显著”的脱贫措施,以获得上级肯定。
  3.“攒”经历,走马观花。部分扶贫干部只看到了“一线锻炼”的机遇,却忘记了扶贫的本来目的。这类干部并不排斥深入基层进行扶贫工作,也能实现身心合一、人到心到,但其一切行为的目标发生了异化,不再是贫困群众贫困状况的改善和切实技能的掌握,而是个人基层锻炼过程的完整和完美。这也就必然导致其在工作中虽然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每一个环节都兼顾、每一个程序都走到了,却重形式而忽略实效。
  4.“消”任务,敷衍了事。工作状态的消极并非只表现为显性的不做、少做,在追责机制下,其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听令对标”,但此时的“听令”不再是对目标的认同、规划的遵循,而是投机心理下的“对标”完成。更确切地说,就是上级想看什么就呈现什么、考察什么就完成什么,既无工作的主动性,更无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