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领导干部“倦政”现象的治理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伶俐 高维新 日期:2018-01-31 18:30:05
  供给侧与需求侧互为两端,从过去注重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到现在转变为注重供给侧的土地、资本、劳动力、制度创新等生产要素改革,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全面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同样需要相应的政治层面变革,这就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领导干部由于日常事务繁重,分身乏术,而且感觉到晋升无望,虽然内心想要多做事,却自感身心疲惫,无法跳出自身设定的死循环,工作越干越累,从而产生“倦政”现象。如何破除这类现象,可以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寻找新的思路。
  一、供给侧改革对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
  (一)培养前瞻性思路
  工作思路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要素。领导干部是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掌握着一定的公共资源支配权,如果政府决心改革,便需要领导干部在政策层面做出抉择。这些抉择是具有一定历史发展背景和具体经济条件的公共政策,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修正的。如果领导干部的思路滞后于发展,将会给政策制定和执行带来阻碍。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前瞻性和全局性工作思路,根据改革形势对公共政策做出相应变化和调整。从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紧迫性来看,它不仅是顶层设计的要求,更是基层探索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加强政策的供给管理,即强化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只有遵循好的工作思路才能够制定合理的政策去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政策的供给者,领导干部制定并且实施政策,必须摆脱以往的经验主义、老办法,避免偷懒、不作为的“倦政”现象,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智囊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制度。
  (二)合理放权
  供给侧改革需要合理放权。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过度的政府集权会带来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府职能在不断向服务型转变,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抱着权力不放手,不仅不作为,而且不合理放权,既不能够有效开展工作,也不让其他有想法的干部得到锻炼,导致“倦政”现象不断蔓延。这些出于保护部门利益、既得利益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败坏了政治风气。比如对于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淘汰过剩和落后的产能,但部分领导干部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光表态、不作为,“倦政”现象迅速从部门向个人蔓延。“倦政”现象不仅会给相关企业造成损失,甚至会给整个产业带来灭顶之灾。领导干部不作为还会极大地损害政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影响当地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着眼于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放权,领导干部应当充分意识到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要求,对工作有所用心,对发展有所追求,对地区有所奉献,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
  (三)关注群众利益
  改革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改革的进程中,势必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引起其抵触,产生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社会动荡。因此,能否破除小集团的私利,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决定着供给侧改革的成败。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简政放权、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收费,这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领导干部规范其角色和行为,改变过去存在的“甩手掌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