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政治生态视角下“跑官”现象治理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 旭 日期:2017-10-16 15:52:27
  现实中不乏以“跑”“要”替代实干的投机者,其不是寄希望于执政行为所创造的真实绩效,而是试图通过私下运作被优先提拔。“跑官”这一官场痼疾已不是新现象,对于它的治理也从未停止,但仅仅只是制度管制下的行为禁止或处罚似乎无法根除这一顽疾,突破对行为现象的简单管控而深入探索其诱发因素与促动机制,方能实现对“跑官”行为的根治。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于整个政治生态环境,从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机制入手,深入探析政治生态支持与制度执行效力、持久性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一、基于政治生态视角的“跑官”现象解析
  已有研究在谈及“跑官”现象时多将其归咎于不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试图通过对相关政策的不断丰富与充实而实现对这一现象的彻底管控,基于此,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不可否认,制度上的严格管理确实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与警示效应,但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却总是呈现“出现问题—治理问题—再出现—再治理”的补救式管理路径,即仍然存在树倒根存和政策效力发挥有限的问题。事实上,制度效力的发挥与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间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制度高效执行的有力支持;限于恶化的政治环境,即使是再有效、再完善的制度,也难以被彻底执行实施。
  1.政治生态恶化背景下干部逆淘汰现象不可避免。生态空间的本意指的就是生物为维持自我生存与延续所需或占据的环境条件,将其延伸至政治领域,则专指个体政治行为发生与存续所需的外部环境。更确切地说,政治生态就是一种外在的行为空间,其不仅影响着个体行为的发生,也直接限定了行为发生的边界,谁超越了这一边界谁就会被排挤出局。这也就意味着,政治生态环境的状况将成为左右个体行为取向的重要外部因素,其所倡导的行为方式也将直接成为规范标准和界限标准。那么,恶化的政治生态环境所倡导的人才选拔标准就不再是公开的相关制度政策,而是掌权者所认定的、可充分体现自我意愿与诉求的潜行标准,且这一潜行标准将通过直接左右人才选拔过程而充分发挥效力,不断强化自我在政治生态环境中的效用界限,直至完全取代公开制度。在这一政治生态环境下,个体为实现自我目标只能选择遵守相应的规则:或通过拉拢腐蚀实现权钱置换,或通过疏通打点积累人脉,或通过溜须拍马骗取信任。此时,若个体仍然“不跑”“不送”,只遵守正常升迁规则或只顾实干,则会被视为不懂规则的越界,不仅不会被纳入选拔群体中,反而还会被排挤出局,即出现“逆淘汰”现象。在这一环境氛围下,将直接导致两种状况的同步发生:一是心术不正者借助不良的政治环境上位掌权,不仅自我完全遵循潜规则,还会不断扩大潜规则的影响范围与效力,使清正廉洁、勤政实干者被排挤,进而使整个组织陷入恶性循环中;二是原本品行端正、能力卓越者为实现自我发展,被迫遵循潜规则,被动加入“跑官”的行列。此时,即使组织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再完善,也会因为毫无用武之地而被舍弃。不仅如此,不断恶化的政治生态环境还将通过对干部思想的负面影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