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政治生态视角下“跑官”现象治理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 旭 日期:2017-10-16 15:52:27
响而使其主动放弃对规则制度的遵从,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对职位升迁的看法。
  2.畸形权力运行机制下领导意愿得到突出强化。不可否认,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入围人选的确定多遵从了基本的标准尺度,但一些最终人选的确定直接脱离了制度限定的范围,转变为掌权者的表态或意见,即上级领导点头认可方能真正实现对所选干部的认定。这就使得原本所遵从的制度管制最终仍会变成掌权者的“一言堂”,也就必然导致下属形成直观且错误的认识,即自我的工作再出色、政绩再优秀、民众认可度再高,若无法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一切皆是白费。那么,自我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自然是与拍板领导间的密切互动与沟通,即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政治生态下,通过对选拔制度效力的间接弱化和对领导意愿的突出强化,以直观事实向下属展示“跑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时,人才选拔制度最终只会沦落为初期必须遵守的形式,其所发挥的效用不是对人才的把关与衡量,而仅仅只是实现选拔程序形式上的完备、公开与公正,又何谈制度规则对下属行为的引导?并且,在这一提拔模式下,即使有人因为存在违规行为而被惩罚,也仅仅只处理特定事件中的特定人物,而不会涉及对选拔路径的纠正,待处罚完毕开始新一轮的选拔时,仍会征求上级意见并将其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可见,组织权力的运行机制最终决定了人才选拔的特有路径,此时,“跑官”已不仅仅是个体思想认知偏差所致,更是畸形权力运行机制下的必然产物,对它的遏制自然也就必须上升至对权力的管控层面。
  3.明规则的虚化与潜规则的实际化强化政治投机的氛围。制度的严格、有效执行要求其必须能为下属所理解和具体操作,即必须是指向明确、衡量标准单一、执行方式明确的政策条文,过于宏观、空泛且衡量标准多样、易变的政策只会导致后续更大的人为操作空间。目前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综合强调了对德、能、勤、绩、廉的整体评价,虽也有相关的具体政策条文,但整体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较大的后续解读空间。相比较而言,人才提拔的潜规则却显得格外实用,只要满足掌权者、一把手的意愿、偏好或提出的具体条件即可。这一明规则与潜规则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可操作性,一方面,会直接导致掌权者在对制度解读的过程中掺杂自我的意愿,使其最终形成一条符合自我利益取向的人才选拔路径;另一方面,会通过对潜规则影响效力的强化,使其真正成为左右人才选拔的关键指标。在此政治生态背景下,下属会感觉到,“跑官”所要实现的正是对选拔规则的充分了解,“不跑”则无法知晓整个标准体系所在,进而助推政治投机行为逐渐成为常态。此时,来自于明规则的制约效力将不断弱化,只试图通过不断完善是无法强化其效力的,必须转变制度制定模式,改变传统的宏观性、指导性特征,代之以具体性与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在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的前提下提升其影响范围。
  4.权责对应性的缺乏导致职位利益与责任成本的不匹配。“跑官”者在与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沟通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利益付出,且金额往往较大,对于自我违规的行为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能预见,但为何在同时面对付出与风险时,其仍愿意继续这一并不轻松的沟通行为?这正是由于“跑官”者已充分衡量了未来的收益与成本,即岗位带给自我的收益将远大于现在甚至是未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