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人情世故的负面效应及应对向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郑文宝 日期:2017-10-16 15:36:12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一种脱胎换骨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官场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意味着中国行政管理体系开始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转变。转型期往往都会伴随道德迷失、意识混乱以及行为的非理性。在当下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中,这种非理性状态有着诸多表现,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许多官员面对高压反腐和制度立国变得手足无措,不但不能正确面对、处理正常的人情世故,甚至会有意识地排斥人情世故。这种非理性行为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个别单位开始出现恐怖、紧张的工作氛围,这并不是制度立国的本意和期许。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知和应对人情世故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新话题。
  一、人情世故的负面效应
  毋庸置疑,现代性的行政管理是排斥人情世故因素的,但是,行政管理又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问题。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地域中,行政体系或政治体系的运行从来就没有排斥过人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礼记?礼运》)。有别于法理型的西方社会,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几千年的道德文化传统已经积淀、潜隐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中国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不完全依赖于缜密的逻辑理性,更多体现的是约定俗成的价值意蕴,即讲究所谓的“法律不外乎人情”。
  但是,当代行政管理毫无疑问是向理性看齐的,法治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文化的固定取向,于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地域之中就诞生了一个行政管理悖论:凡事需要追求有规有矩,却又无法隔绝人情世故的干扰和影响。人情世故与行政管理的理性规范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却又一直相悖,这种悖论的存在必然会导致这个体系中的工作人员的价值选择之痛苦,进而极易导致非理性的行政行为发生。人情世故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系之中如同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却又不能舍弃。
  人情世故在当代行政管理中之所以不能登堂入室,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存在对于当代行政管理的正当性具有潜在危害。在比较视域下,不同于西方所谓的“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中国,行政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权力有多大,也不在于权力是否受到有效的制约,而在于潜隐在行政权力之中的人情世故。
  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有个著名观点:“有两种腐化,一种是由于人民不遵守法律,另一种是人民被法律腐化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86页)在本文视域下,“人民不遵守法律”对应的就是行政管理中的人情世故气氛过于浓郁,“人民被法律腐化了”对应的就是行政管理中缺乏必要的人情世故。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利于现代行政管理的建设与发展的。
  行政体系中,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伦理型的社会中,如果人情世故过于浓郁,潜隐性质的人情世故便会造成所谓的“圈子文化”“行业潜规则”。在这种状态下,人情世故会将正常的、理性的行政规则挤压得变形,甚至取代行政规则,“集体性腐败”“整体性坍塌”现象也便会层出不穷了。
  行政系统中如果完全剔除人情世故,则会衍生出行政伦理和行政氛围的孤寂和冷漠,更会演绎出专制性的暴力以及更具顽固性的腐败行为。现代行政管理强调的是制度管理,但是,制度源
[1][2][3][4]